三农先生爱说农村俗语故事,说得好不好,全看网友们给的点赞和评论了,不好的咱继续努力,好的我也会再接再厉。农村俗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肯定有它存在的背景和历史原因,就像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为什么这些被人耳熟能详的留下来了,而不是其他的俗语呢,所以我们要理解它,并用来指导以后更多彩的生活,让那些不好的俗语慢慢消散,经典有用的继续发扬传承。
农村俗语“人穷低三辈”
农村俗语“人穷低三辈”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跟我们经常说的“人穷志短”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人穷低三辈”的低,并不是说的是人格人权上的低,而是自己个人内心自尊心的自我感觉低罢了,其实生活中别人并没有看轻你的意思。就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个村子里几百户人家,总会有家庭条件好孬之分,难道那些穷的人家就低三辈吗?这是大家都不会认同的。还有就是一个村子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是相互帮助,如果你自己勤劳,人品过得去,黑白分明,我相信不会有这样的“人穷低三辈”的说法。所有“人穷低三辈”的说法并没有正在贬低穷人,反而会让有骨气的贫苦人更加奋进,绝对是满满的正能量。
农村俗语“人穷低三辈”
其实“人穷低三辈”更多的是一种老人对年轻人鼓励的话,也是一种激将法,让年轻人知耻而后勇的策略。也是作为长辈告诫年轻人,贫穷会让人吃不饱,穿不暖,一定要勤劳才能致富,才能和更多的人“平等”。所以也就有了农村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三十年在以前的年代,差不多是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也就是从祖辈的贫穷开始奋斗,用一代人多的时间只要勤奋努力坚持,就能过上好日子。现在看看三十年的时间放到今天,也是有效的,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用不了三十年,你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从贫穷到富裕的人,是不是只要努力,用不了三十年,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相信您的身边一定也有。
农村俗语“人穷低三辈”
说到这里,我们也能感觉到,物质上的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贫穷,物质可以快速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但是思想上的贫穷却不是一时半会能补上来的,所以也就有了极少数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辛酸,所以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一定也要加强精神上的文化建设,您说有道理吗?
所以不要相信因为贫穷,别人会怎么看你,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才决定了别人会怎么看你,坚强起来,努力奋斗,未来是靠自己打拼的,看到这里,您是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