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才服务真情换真心服务聚人才济宁 [复制链接]

1#


  济宁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内陆三线城市,在薪资水平、发展空间和城市配套等方面远不如一、二线城市,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济宁市始终把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升级人才服务*策措施,主动适应人才服务需求变化,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近年来,累计引进两院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省泰山系列人才等高端人才人。


  完善工作机制,实施*策升级,打造人才*策绿色通道。一是实施*策“提标升级”。每年开展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充分征求市级以上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对现行人才*策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提标升级”,制订了《关于实施“智汇济宁·才绘圣城”工程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及25个配套实施细则,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等,形成了“1+X”人才*策体系,降低用人单位引才成本,充分调动引才积极性。二是创新突破人才机制。针对部分县域企业对人才吸附力不强、留才难问题突出的情况,指导设立专门事业编制,探索“双向”使用机制,出台《济宁市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全市调剂个事业编制,建立编制“周转池”,高效发挥事业编制在招才引智和留才用才方面的保障作用。三是科学规划“书记项目”。凸显“儒学特色”,将“深化提升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列为市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印发《济宁市“*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高端人才引进、“人才驿家”建设等竞争性扶持项目实施,指导14个县市区优化确定“书记项目”,打造县域人才工作亮点。同时,把书记项目实施成效、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等作为重点指标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考核,增强各单位共同抓好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服务转型发展,集聚高端人才,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一是特色工程聚才。聚焦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引进,优质人才及项目可随时申报,最高获得1.5亿元支持。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招募合伙人名,带动就业1.4万余人。聚焦青年人才,实施“优才计划”,针对“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不限引才次数、不设笔试环节,面试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引进优秀人才人;试点建设省内首家“青鸟计划”实体运作空间—青年人才加速器,成立济宁市新侨创新创业联盟,吸引名校特别是济宁学子来济创新创业。聚焦高技能人才,组建全省首家实质化运作的技工教育集团,首批19家技工院校、3家职业培训机构、家企业加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市场机制引才。设立市场化引才专项资金万元,用人单位通市场化引才前期中介费用,可由市财*先行垫付为期1年、最高20万元。出台《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年兑现奖励资金万元。成立济宁人才发展集团,聚焦人才引进与服务、人才住房开发与运营、人才教育与培训等五大业务板块,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产业。引入市场化办赛机制,连年举办“赢在济宁”创新创业大赛,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人才以及项目个,优选支持85个。三是创新平台留才。围绕产业发展及企业需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合作。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市财*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业务开展,引进22个产业化项目,8个项目已实现销售,其中高速激光熔覆整套装备项目订单超过万元。同步借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济宁分所、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5人。着眼全球化引才,支持用人单位在海内外设立“人才飞地”46家,其中全职工作人才可享受市内引才*策支持;发挥15个海外引才工作站作用,引进外国专家人才人。截至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平台家。


  紧贴人才需求,营造良好环境,打造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一是畅通服务人才“快车道”。优化市县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设置,配备窗口专员15名、部门专员21名、承办专员90名和单位专员名,为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提升“圣地人才一卡通”服务功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3个方面优惠便利;优化人才服务专线,对人才提出的投诉事项,按责转办、限时办结、逐一反馈、回访督导。强化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以“一网两中心三平台”为框架,打造“人才e家”,集成人才需求摸排、人才工程申报、人才待遇兑现等多项服务功能。加大“人才济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