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振兴中的乡村用现代化重塑乡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

“用手机种地,享城市生活”“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生态宜居的未来社区”……

5月26日,由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的“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乡村论坛”上,多位地方主*官员、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专家学者,共同描绘振兴时代的乡村发展之道,探讨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途径。

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乡村论坛。

产业兴村:铸就大国基石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条件之一,没有产业的繁荣,乡村人口流失的现状就难以改观。

在济宁,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书记林红玉介绍,济宁市每年都会拿出一亿元资金,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并建立了市、县、乡的三级辅导员队伍,激活农业发展。一位名叫马兆文的农场主,成为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的典型人物,马兆文流转土地亩,发展粮食生产、设施果蔬和休闲农业,吸纳余名城市市民参与“一分田”蔬菜耕种,体验农业采摘收获快乐。而在济宁,这样的乡村产业带头人还有很多,来自济宁市的数据显示,济宁家庭农场的亩均收益,高出传统农户10%,而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则比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高30%以上。

在云南和湖北多个村庄,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为落后的乡村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产业。从年开始,李小云在云南河边村、湖北枫香河、云南雁塔村等地,帮助农民建立自己的产业,为乡村打造复合型的新业态,使原本留守的乡村人口,有了自己赚钱的能力。

湖北枫香河。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

“年的数据显示,农业以7.9%的GDP贡献,占了27%的就业比重,而农业食物系统的GDP占比达到了23%左右。农业食物系统就业的比重超过1/3,达到36.7%。”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说,“农业产业的增加值,每增加1%,都可以释放出0.14%的农业社会系统劳动力。事实上,我们在农业食物系统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路径非常通畅。这也是为什么把农业的基础地位,称为蓄水池、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原因。尤其在8年金融危机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城市就业下降,农民返乡不离土,为国家创造就业,提供了极大的缓冲空间。”

转型时代:乡村是发展新动力

年,新冠疫情、区域冲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局势。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从原本的外向型经济,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格局下,乡村,正展现出巨大的力量和无限的空间。

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说,“这一战略转型在年以来已经初见端倪,来自外部的接连不断的挑战,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前是出口导向的生产模式,使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但实际上,这些发达地区连本省的欠发达地区都难以带动,和国内的设备制造业、上游的重工业等连接不深。最终,我国的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向全球出口而生产。在客观上,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这种以单纯GDP为目标的粗放数量型增长,本就难以持续,必然要调整。”

在战略调整过程中,乡村的发展,或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温铁*说,“乡村的物业和资源型资产的开发,将会构成国债带动基建、房地产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三资产池,有力地支撑国家经济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做战略转型。”

从城市化到乡村振兴,再到城乡融合,县域得到了更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