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17日讯(记者郝亚松)8月17日,济宁市*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济宁市位居全省第2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8月15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公告,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拟认定名单公示,济宁市邹城大束示范区、金乡鱼山示范区、泗水龙湾湖示范区3个示范片区光荣入选,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同责共抓“米袋子”,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97.4亿斤,实现面积、总产“双增”。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年“三夏”生产,万亩夏粮丰产丰收,呈现单产、总产、面积“三增”的良好态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启动87万亩建设任务,建成后全市耕地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共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其中金乡、嘉祥、泗水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地市;金乡入选第三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至此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五区一园”发展平台已全部落户金乡。兖州、嘉祥、汶上获批国家制种大县,数量居全省第1位。
质量品牌实现双突破。取得全国第三批、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资格,11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7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好品山东”目录、居全省第1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74家。发展农民合作社2万个、家庭农场3.3万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个、示范场家。兖州向阳花家庭农场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
持续强化金融有效投入首位意识。研究制定《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今年上半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家,总数达到家,营业收入达到.7亿元。创新金融支农模式,优选名金融挂职副镇长,有效解决金融助农“最后一公里”问题,累计促成农业项目贷款90.3亿元。大力推广“按揭农业”,有效破解了农民群众“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按揭农业”项目57个,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
创新人才“引、育、用”机制,乡村人才队伍激发新活力
多渠道引进乡村人才。积极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目前,已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推开,累计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25家、招募合伙人名,落地项目个、吸纳就业3.2万余人,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
多层次培育乡村人才。与清华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2个,成为全国第2家“一市双站”城市。选树“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济宁基层名医”25人、“农技标兵”人。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其中培训复合型农业人才人、新型职业女农民1.5万人、高素质农民2.6万人次。
多元化使用乡村人才。推广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名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直评”*策、人“直聘”至副高级以上岗位,指导人成功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四是多举措服务乡村人才。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套。市级每年列支万元奖补资金,启动实施济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计划。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鲁青基准贷等优惠*策,全市共发放贷款4.7亿元、惠及人。
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文明建设见到新成效
注重思想强农。聚焦“五有”“五为”“五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打响“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文明实践阵地提质扩面,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所个、站个,实现县镇村“五有”全覆盖。创新文明实践“五堂模式”,我市文明实践工作经验在中宣部工作简报和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重点媒体宣传推介。
注重文明育农。制定印发《济宁市关于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方案》,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20个、省级个、市级个,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深化“文明家庭”创建,争创省级文明家庭48个,孔令绍、谢立亭2个家庭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实现历史性突破。出台“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10条措施,编印《济宁市先进红白理事会材料汇编》,牵头制定的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逝者身后事“零跑腿”服务通用要求》,是国内首个逝者身后事“零跑腿”服务团体标准。
注重文化惠农。制定《文化“两创”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融合方案》,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滋养民风社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圣地诵家风”“孝贤书房”等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孝贤之星”等先进典型评选。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乡风经验做法在《山东宣传工作》刊发。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新进展
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制定了《济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类管理意见(试行)》,制定颁布了全省第一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有序。全市共改造农村厕所万户、占全省改厕量的1/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行*村达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连续五年省对市考核居全省第1位。打造“美丽庭院”24.7万户,建成率35.4%,承办全省“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会,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山东省优秀工作案例。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特许经营+城乡一体”农村污水治理模式,联合山东公用集团开展行*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公路累计通车里程超过1.94万公里,行*村通硬化路达%。累计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99.6万户。全面建立“一个部门主管+一个企业运行管护”农村饮水运营模式,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5%。
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修复。制定出台《济宁市稻田退水治理工作方案》,前二期47.4万亩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年减少3.3%和5.2%。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全市个养殖专业户基本完成配建任务,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3%、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认真贯彻落实*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严格落实田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治理山体破损、水土流失、水系生态,济宁大地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探索乡村善治之路,乡村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
着力增强基层*组织*治功能。深化农村过硬支部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村*组织带头人“四雁”行动,健全“选育管用退”全周期管理机制,市级分类型、全覆盖开展村*组织书记轮训,累计举办“擂台比武”场,开展走村观摩次,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选聘优秀村*组织书记担任乡镇*委“特聘组织员”,带动整片建强。近年来,涌现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支部、“微山湖上好支书”孙茂东等先进典型。
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大力推广村*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推动合作社经验共享、抱团发展。抓实项目促进增收,累计争取中央财*资金1.56亿元,扶持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市级每年列支余万元资金扶持项目发展,带动扶持村年增收5万元以上。
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示范区创建,通过强村帮带、城乡联建、村企共建,打造全域*建联盟,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治理模式创新。把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作为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协商议事等制度。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建、赋能乡村治理,开展“和为贵”矛盾调处,村*组织领办乡村物业、幸福食堂,推行信用积分、*员志愿服务,厚植乡村治理的文化底蕴。
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围绕防止返贫守底线。综合起底式排查、防返贫热线、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户、人被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较年增长20%。
聚焦“三个转型”抓衔接。推动观念转型、思路转型、工作转型,加快适应新形势。在经营管理好扶贫资产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建项目,年实施的个项目已完工个,推进情况居全省第1位。争取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2.2亿元,市级财*连续两年保持投入总体稳定。加强资金规范管理,各级资金使用精准有序,省绩效评价居全省第1。多形式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培训班17班次,培训干部3.5万人次,切实增强了乡村振兴干部业务能力。
着眼长远长效促振兴。抢抓“齐鲁富民贷”*策机遇,贷款突破2亿元。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数字乡村供应链基建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涉农资源,以“农产云、农资云、农服云、农信云”为主要板块的数字基建平台进入实质运作阶段。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梁山县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入选国家局项目库。
下—步,济宁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代会精神,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抓好“一个确保、两个要害、三个提升、四个关键”,奋力开创全市乡村振兴新局面。“一个确保”即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个要害”即抓好耕地和种子;“三个提升”即提升农业发展效益、农村建设水平、农民生活质量;“四个关键”即*建引领、数字赋能、改革创新、*策支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争当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示范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的二十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