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梁立人书评
济宁太白楼
高耸的太白楼,哗啦啦的运河水……
老家离济宁九十里路,村西头的那条土路向西南飘然而去,那是济南到济宁的“官路”,当然现在己能废弃了。
济宁,别名就叫运河之都,大运河是帝国的大动脉,关乎帝国的兴亡。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一座重要城市,济宁因大运河而繁荣,至今,大运河在中国北方仍具备通航功能的河段,就是从济宁段开始的。
大运河
自元代始,朝廷就在济宁设了运河管理机构,清朝更是把管理整个京杭大运河航运事物的衙门,设在了济宁,由此可见济宁对于大运河的重要性。
至今,在济宁南北晁家街上,济宁一中西校区所在地,就是原大运河总督衙门的旧址,一中旁边是暖气厂房,从暖气房到操场之间的广大区域,是当年大运河的枢纽之地。
大运河
济宁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大运河济宁汶上南旺段就呈现出独特的“驼峰状”:南旺是整条运河的最高点,比北面的临清高30米,比江苏徐州的运河高出近40米,如果把大运河比作一条南北大动脉,那济宁汶上就是这条动脉的“心脏”所在地,所有船只到了这里先是费劲爬坡,等到上了“坡顶”后,再往下就能顺畅而行了。
大运河穿过济宁市区
据说,济宁当年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慈灯寺门前,那里有庙会,赛龙舟、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曾经吸引了无数人观看,此外这里还常年是渔鼓、相声、快书、戏法、气功等三教九流集散地,百业汇聚,琳琅满目。可以说,大运河数百年的文化精华,全部凝聚与此,南来北往的人们,只要来到济宁,无不愿意驻足流连。
济宁是运河风俗的集中地。
大运河两岸
小时候,济宁在我们眼里是非常神奇的地方,我们知道的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再往下排差不多就是济宁了。村西头的官路上,白天晚上行人川流不息,有坐着马车的、有骑驴的、有步行的;有挑担的,有挎着包袱的……人们总是那么行色匆匆。有去过济宁的讲,太白楼很高,有多高呢,“够着天上的云彩了”,楼下广场上卖什么的都有,南货、北货,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洋玩艺,人们摩肩擦锺,口音五花八门。济宁人“很精”,“济宁州、太白楼,三岁的小孩戏老头”,说到济宁人的“精”,总是有人摇头晃脑地来这么一段。
村里的继垣爷爷当时六十多了,人高马大,年轻时很健硕,在曲阜孔府当差赶车,经常跑济宁。“金曲阜、银济宁、铁打的兖州城”,这是他啦济宁的开场白,“济宁的那个甏子肉,一指多厚,手巴掌那么大,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油……有一回,我吃了五块肉、八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继垣爷爷一脸陶醉,沉浸在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中,“济宁州的买卖拦腰砍,人精,不实在,就是吃喝便宜,‘出了南门向东望,只有吃喝不上当’……”,“驾着马车,一天到济宁跑个来回,累得马回去鞭子抽都不动……什么,坐车上?想好事,赶车的牵着马跟着马跑!车上有你坐的地方?一天打一个来回!曲阜宋庄的老颜连着跑了两个来回,累得吐血死了,累死的,唉!”
……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通济宁的“官路”也废了,继垣爷爷去世多年了。
济宁好象也不再那么繁华,不再那么激动人心了。
属于济宁的那个时代过去了?
浣衣运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