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大和南京市博物馆官微都发了一条微博,纪念同一位大师级人物……
他的名字,叫蔡元培。
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周年。
北京大学微博截图
南京市博物馆微博截图
蔡元培与北大的渊源,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他在南京,更是留下了诸多故事。
“
南京市博物馆微博”介绍了蔡元培的主要生平,但是更值得一提的,当属其与南京博物院的不解之缘。年,蔡元培等人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这座国立中央博物院就是今天的南京博物院的前身。蔡元培与南京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上面的匾额就是由他书写。成贤街、北极阁、南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蔡元培关于蔡元培,可聊的很多。比如他以一己之力,缔造了中国大学应有的模样精神,一夫当关,树立了时代巨变下当有的人格典范。没有他,就没有胡适之、梁漱溟、罗家伦、林风眠、刘开渠……璀璨斑斓的群星,都将黯然失神。因为蔡元培,就是那个编织星空的人。这次,文脉君找来一些老朋友“聊聊”,他们眼中的蔡元培。阅卷老师王颂蔚:因为字写不好,蔡同学居然弃考!蔡元培的考官王颂蔚,字芾卿,号蒿隐,初名叔炳,苏州人,王鏊第十三世孙文脉君:王大人,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蔡元培的样子么?王颂蔚:年,我从一堆会试的试卷里,第一次扒到了蔡元培同学考卷。写得也太好了!雄沉开阔、渊博无比,与那时候流行的文风颇有不同。我当时拍板:录取!后来听说,放榜前一天,他还觉得自己上岸无望,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告诉他这个消息,肯定乐开了花吧!青年蔡元培谁知我还是低估了他的傲娇程度。他说,两个月后的殿试,自己不准备考了。当殿对试,成为天子门生,完成十年寒窗的最后一跃,这可是无数寒门考子的毕生追求。你说不考,就不考了?为什么啊?蔡元培同学的解释吓了我一跳:我字写得不好,要回去再练练,练好了再考。(“因殿试朝考的名次均以字为标准,我自量写得不好,留待下科殿试。”)好小子!有个性,我再等你一年。果不其然,没白等,第二年蔡元培同学顺利通过殿试,中二甲三十四名进士。鲁迅:我们的“官场奇缘”,从南京谈起鲁迅文脉君:周先生,您和蔡先生的关系怎么样呢?鲁迅:蔡元培先生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同乡。你知道,在文化界交个朋友不是很难,但是混迹官场,身不由己,想认真交一个朋友太难了。我和前辈,就是那种在官场认识,还能掏心掏肺的好朋友。鲁迅任命状文脉君:您还做过官?鲁迅:不长,也就十四年。那会儿前辈在南京,做教育总长。我当时还在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监督,过得一般,接到邀请信,二话没有就辞职来了南京。刚开始当官的那阵子其实挺无聊的,教育部的同事都在玩麻将,也只有蔡元培前辈对脾气,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可谁知前辈被人排挤,最后离了职。从右到左:鲁迅、蔡元培、宋庆龄、萧伯纳再后来,我又收到前辈的一封聘书,大概是年,又听说,他做了北大校长,正准备大展身手,是用人之际。当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胡适:蔡校长胸怀之大,影响了几代人
胡适
文脉君:胡先生,听说有一年,蔡校长给老师们都送茶叶,唯独没有你的。这是怎么一回事?胡适:别听他们瞎传。你想,我刚进北大的时候,年纪又轻,名声也不怎么大。蔡校长为什么让我进来?慧眼识珠呗!他肯定知道,我的肚子是干净的,装的都是学问,不像有的老师,全是歪脑筋脏思想,该用茶叶好好洗洗。话说回来,蔡校长是真的厉害,不止我这样的新人能进来,学校里发生奇葩事多了去了。像那个拖着长辫跑来跑去的辜鸿铭,跟我吵了好几回架,有回还要到法院告我诽谤。还有不知什么时候,那个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张竞生,也进入了北大的队伍。左二蔡元培,左三胡适说实话,蔡校长的胸怀对我影响很大。年,我遇到了一个学生,文章写得奇好,可是数学零分。我跟校长商量了一下,决定破格录取。不出两年,这个学生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五四宣言》。他的名字叫做罗家伦。十几年后,罗家伦成了清华大学的校长。他在招生时也遇到了一个学生: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只有十五分。看到眼前跟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小家伙,罗家伦大笔一挥,学生我要了!这个学生就是后来的钱钟书。我的老师,哲学大师杜威说过,“世界上著名大学的校长很多,但还没有一个校长像蔡元培先生一样,能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产生如此大而深远的影响,先生无愧是培养大师的大师。”
蔡元培像
抗战爆发后,蔡元培化名周子余暂居香港。
一家人只能靠着蔡元培一点微薄的薪水生活。
年事已高的蔡元培身体越来越虚弱,却没有余钱请大夫治疗。
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身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在地,当场昏厥。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去世时,他没有房产,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用的衣物棺木,也是朋友帮付的。
他只留下一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蔡元培
这个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岁生日。文脉君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缅怀,唯有虚构出上面几段对话,希望为大家拼贴出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大师。文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王子扬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