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明代时期,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兖州府的社会
TUhjnbcbe - 2023/4/3 19:36:00
白癜风能治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自战国崇本抑末的观念出现起,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策,就主导着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发展轨道,虽然个别时期抑制工商业的*策,有些许的缓和,但往往也不能自由的发展,甚至工商业的从业者也长期受到歧视。

兖州府乃孔孟故里,儒家思想已深入到了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重农抑商*策与儒家文化,所提倡的节俭朴素,民务耕织可谓相得益彰,异曲同工。所以在明清以前,兖州府下各州县还可谓民风淳朴,人务耕桑,朴而不华,有古风趣。

有记载说,滋阳县人民俗温厚驯雅,华而不窕,民好稼穑而不工生殖;峄县人情简朴,务稼穑;汶上县负山而居者守桑麻之业,其余瘠土亦勤于稼穑,其他州县情况基本无异,从事工商业者人数较少,人们基本靠农业耕种维持生计。

明朝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山东段的会通河成为沟通北至京师,南至江南的漕运必经之地,其沿线的商品贸易,饮食服务日益繁荣起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强烈地冲击着运河沿线的贫困人民,以往对商人所不齿的价值观,受利益的驱使,他们逐渐摒弃了重义轻利的理念,积极地投身于追求物质生活的商业活动中。

运河沿线商品贸易中的本地人数量大增,再加上外地的移民以及来往的商客,该地区的商贸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兖州地区的许多州县,大发漕运之财,原本疲于生计的贫困人家也逐渐富裕起来。

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种奢靡之风。如滕县,人们争相炫耀自己的财富男子冠巾丝履,妇女珠翠金宝;曹州自成化以后俗渐奢靡,富者之居,僭侔公室,丽裾丰膳,逞忿健讼;即使是生活不那么富裕的民众,也追求奢华的排场,如郓城以华侈相高,日用服食,拟于市宦。

济宁是明代兖州府经济最为发达的城镇,有江北小苏州之称,其奢侈之风可以说表现得最为明显。济宁俗好华侈,士好文采,民逐末利。兖州府地区的奢侈之风,一直延续到清中期,之后随着运河河道的逐渐淤堵,漕运的逐渐没落,运河沿线的繁荣也一去不返。

纵观历史,兖州府不论在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上,与前代相比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农业上,不仅农作物产量提高,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也发生了改变。粮食作物中,小麦的种植比例明显提高,逐渐超过粟,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麦豆复种制度的形成,使两年三熟制成为可能。

经济作物中,棉花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果蔬种植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一些新的农作物得以引进,增加了农作物的种类。明中期,赋税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手工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产量的提高,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丝织业也取得了进步,绫成为兖州府丝织品的代表。

采矿业、陶瓷业、淡水渔业也都取得了较明显的发展。在兖州府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以商业的发展最为显著,而其商业的繁荣,归根到底是得益于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山东段的会通河纵贯兖州府,使兖州府从鲁西南偏僻的农业区,一跃成为山东经济最为繁荣的商业区之一,经济地位大大提高。来往于兖州府运河沿线的商贾众多,极大的带动了兖州府地区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进程,改变了兖州府地区的产业结构,使工商业、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沿着会通河,兖州府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商业城镇,如济宁、夏镇、张秋等,其中以济宁的商业发展最为瞩目。这些新型城镇也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商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明显增多,城市人口也大大增加,奢侈之风悄然而起。

但是兖州府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个局限,就是过分的依赖于运河经济,可以说成也运河,败也运河。也就是说,明代时的兖州府并没能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所以到清中后期,随着运河的淤塞,兖州府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缓慢下来,被后来居上的鲁中和鲁东沿海地区所超越。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代时期,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兖州府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