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好汉“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朝廷屡次剿杀而不灭,靠的就是这八百里的梁山水泊。
《水浒传》虽然是通俗小说,里面人物都有虚构,但这梁山水泊却是真实存在的。
梁山水泊是怎么来的?
观看鲁西南的地图,就会发现很多地名都与水相关,如济宁,菏泽、临沂等,都带着水字旁。这反映了古代山东西南地区多水的实际。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鲁西南有*河流经穿过,而且地势地平,易于蓄水。
梁山水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梁山泊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市梁山县境内。梁山泊以梁山等四座山峰为主峰,连同七支脉组成。虽然支脉众多,但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滔滔的*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即便是全部蓄满也不足八百里。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人们常说的“八百里梁山泊”,还要加上古巨野泽。巨野泽,也叫大野泽,故址在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北。在上古时期,*河流经此地时常常爆发洪水,逐步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湖泽,人们管他叫“大野泽”。大野泽的形成比较早,《书·禹贡》载:“大野既潴。”潴就是水积聚的地方。大野泽水域面积很广。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绘,早在春秋时期,大野泽东西长约百里,南北宽约三十里。随着*河不断泛滥,水道屡屡改变,大野泽面积也不断扩大。汉武帝时期,大野泽纵横五百余里面;唐代,湖面东西一百余里,南北三百里;五代时,泽向北移,环梁山地区都被浸灌;宋代时梁山与大野泽连成一片。《大名舆地名胜》载:“巨野泽,宋时与梁山泊汇而为一。”如此,称其为“八百里梁山泊”并不为过。此时,水泊港汊纵横,山水交错,梁山成为湖中的孤山。
在历史上,梁山泊“八百里”盛景不过是昙花一现。北宋末年,*河泥沙在鲁西南淤积,大野泽的南部被*河淤垫为平陆,只剩下北部的梁山泊水汪汪一片。由于*河易道,梁山泊缺少水源,逐步干涸,这一水域又慢慢缩小,到今天只剩下一个东平湖,总面积六百二十六平方公里,与八百里之称相去甚远。
对《水浒传》而言,梁山泊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水浒,顾名思义就是水边的意思,是以成为水浒寨。这是众好汉的出路和安身之地,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所在。
当然,从历史来看,梁山泊并没有成为众英雄的安身立命之处,宋江也没有在梁山泊占山为王。历史上宋江以梁山为发端,聚集了36人,揭竿而起,游击作战,其规模和影响比小说中描述的要小得多。
梁山泊因*河而兴起,同样也因*河而衰落,却因水浒传而扬名。梁山泊既承载了历史,也记载了生动的而演绎故事。回看梁山泊,畅想八百里盛景,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