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国人最讲究这个。但对高校而言,这种想法就不对头了。前几天,以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官宣,人们对高校改名的“热情”一下子又被激发出来。有网友调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名字还不够霸气,应该改名为华东医科大学;还有网友说,有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不是未来就会有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山东第三医科大学呢?潍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都有“晋级”的机会了。
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学院(专科院校升本科院校),学院改成大学,都是为了能招到更好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资源。有些学院,改名为大学之后,分数线很快上涨,生源质量越来越好,社会声誉和认可度快速提升,并且它们受到地方的支持力度也在增加。另外,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比学院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一些单位会对求职大学生进行筛选,毕业学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参考条件。毕业于“学院”的大学生在这个时候通常处于劣势,所以学院升格为大学,不仅对学校发展有力,对毕业生就业也非常有利。鉴于此,当一所学院升格为大学时,全校师生都是相当兴奋的。
高校改名的流程有些复杂,因此高校改名都比较慎重,会提前认真备好一个校名,如果校名改得不合适,再想换就麻烦了。不过,有一所大学很厉害,一年时间,校名换了两次,而且越改越“帅”,它就是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属医科类普通本科院校,入选了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西南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建立于年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中间改了几次校名,用得时间最长,且最被大家熟悉的校名是泸州医学院。年4月,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仅过了八个月,到年12月,四川医科大学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从学院到大学,从泸州到四川,再到西南,这个校名是不是越改越“帅”?关键是改名的速度相当快!
有人还就此编了个段子“某考生被泸州医学院录取,进校后觉得学校太一般,选择退学复读;第二年被四川医科大学录取,进校后发现是原来的泸州医学院,愤而退学继续复读;第三年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高高兴兴跑去报名,结果当场昏厥”。人们的玩笑话是对高校频繁改名最大的讽刺。
不过,西南医科大学一年换两个校名有它的特殊性,当年使用四川医科大学校名没多久,就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校友怼上了,部分海外校友以原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与四川医科大学简称“川医大”非常相似,容易造成社会上的误解为由,向教育主管部门表达了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意见。经过多方协商,学校最终选择使用了西南医科大学校名。虽然没有用上四川医科大学的校名,却用上了更高大上的西南医科大学校名,从这点看,学校赚大了。
当四川医科大学校名换成西南医科大学校名时,教育部还专门做了解释,学校变更为“西南医科大学”并不意味着学校层次规格提高。这样的解释可谓是用心良苦。
除了公办高校的“升格式”改名,还有民办高校“混淆式改名”。一些民办高校在改名中特意抹掉民办的影子,比如前段时间才更名成功的吉林外国语大学和宁波财经学院,乍一听,都认为是公办大学,其实都是民办高校。吉林外国语大学是由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更名而来;宁波财经学院是由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而来。抹掉了“华桥”和“大红鹰”,感觉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
高校改名涉及到很多非常现实的东西,改名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高校改名会一直存在,希望不要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