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实干彰显医者担当,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持续完善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体系、疫情防控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和健康幸福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医院围绕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优质医疗服务的健康需求,实施“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坚持“多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东、西院区建设和发展,先后完成东院区张床位开放、西院区张床位启用,形成“一院三区、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东、西院区与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构筑了分布合理、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的发展体系。
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华大基因精准医学医院;东院区医养健康综合医疗中心高质量运转,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东院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加速推进;西院区“康复、血液、肿瘤、急诊、中西医儿科五大中心”顺利建成,疫情期间成功实现功能转换,医院诊疗空间,提升了诊疗服务能力。专家轮流坐诊,医疗信息共享,电子档案同步,检查结果互通,群众无论在哪个院区就诊、检查、保健、康复等都有了更好的便捷感、舒适感和就医获得感。
维护人民健康,首先要着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医院集聚重点专科各类资源优势,以疾病为纽带,通过学科整合、团队协作方式,集全院之力,重点打造拳头学科,形成新的优势,以点带面,医院建设,实现院有名科、科有名医。现有专业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心血管病专科、神经专科),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1个(中西医结合儿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急诊科),省临床重点专科26个。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模式,破解疑难病“看大专家难”的问题,探索推行“知名专家团队”诊疗服务模式,陆续推出韩英杰等9位名医领衔的“知名专家团队”,既帮助普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能让病情复杂、疑难危重的患者更快得到知名专家的诊治。以“名医带名科,名科创名院”为思路,先后成立以郝永强等15位名医命名的“名医工作室”,搭建特色服务、技术交流等合作平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知名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
打造“促进健康,暖护全程”优质服务品牌,微笑相迎、主动问候、及时帮扶,优化出入院、手术、检查等工作流程。开展“三多一少一提升”活动(“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多送一份温暖、少跑一次路、提升就医体验”),让患者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入院送至床前、检查全程陪送、出院送至电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行社保卡支付、窗口支付、自助设备支付、网络支付、手机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全面整合,实现诊间以及移动终端“一站式”结算服务就医。运行“一键入院、床旁结算”医院服务,打破传统入院、出院结算模式,将办理窗口前移至病区护士站,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便捷,提升就医体验。
立足民之所盼,倾听民之所呼。
医院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医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开展“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勇于打破“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的行业惯例,创新推出“门诊一次性全程诊疗便民服务”,有效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次数及时间。
自推行以来,累计服务12余万人次,减免费用余万元。该举措受到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国家及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通报表扬。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等惠民活动余次,同时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军烈属、农村老党员、劳模、消防指战员及家属、“扶贫特惠”等特殊人群减免挂号费、诊查费及部分检查、治疗费用,共计惠民义诊96万余人次,减免费用余万元。解决停车难“顽疾”,在医院东临租赁智能停车位个,门诊患者凭当日就诊凭证可免费停车;开通连接3个院区的通勤班车,免费供就医患者和医务人员乘车,有效降低患者就医交通费用。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医患体验活动,围绕设施建设、流程优化、人才培养、服务质量等方面实施10项举措,为群众办实事40余项,最大限度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