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的贪图玩乐和严重缺乏政治眼光,注定了东汉王朝无法拥有长久的国运。同时,刘宏犯下的另外一个致命错误,也加速了这个帝国的崩塌速度,那就是他对宦官过于宠信。而且,因为和宦官之间关系的过于亲密,还导致了更多严重问题的出现。
电视剧《曹操》中的汉灵帝(严昆饰)
实行宦官政治,册封十二位中常侍
刘宏到底有多宠信宦官?对于身边的中常侍张让和赵忠,作为堂堂的一个皇帝,刘宏竟然常常公开说“张常侍是我的父亲,赵常侍是我的母亲”这种荒唐话,把宦官比喻成自己父母的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就汉灵帝一个人。当然,刘宏对宦官的宠信可不仅仅停留在嘴上,为了让身边的那些宦官对自己更忠心、更贴心,他给予了宦官更高的政治待遇。对此,有两件事最能体现:
其一,打破常规,一次册封十二位中常侍。什么是中常侍?这个职务虽然听起来像服务员,可到了东汉时期已经成为了秩比二千石的高级官员,主要负责传达皇帝命令和掌管重要公文。汉明帝刘庄时期,将这个职务的岗位数量定在了4个人,刘宏竟然将数量扩大到了12个人,而这12个担任中常侍的宦官也被称为“十常侍”。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曾经担任过中常侍的职务。那个改进了造纸术并将其通过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蔡伦,也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
其二,设置西园八校尉。所谓西园八校尉,其实是刘宏在中平五年(公元年)组建的私人军队,这支部队的“领导层”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最高“领导”由无上将军刘宏亲自担任,八名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从名单上来看,八个校尉里只有蹇硕一个人是宦官,不过,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却需要特别交代:第一,刘宏只是名义上的负责人,具体工作由蹇硕负责,曹操等七个校尉都要听命于他。同时,冯芳是大宦官曹节的女婿;第二,刘宏给予了蹇硕兵权,是为了限制自己的舅舅何进,因为自从设立西园八校尉以后,就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蹇硕的命令。在这里也有一个需要额外补充说明的地方就是,曹操刚刚步入官场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为了加强治安管理,曾经打死过蹇硕的叔叔。
一次册封十二位中常侍,给蹇硕兵权,都还不是终点。为了表达对宦官的宠信,刘宏针对宦官设置的职务越来越多。此外,他还把很多宦官封了侯,并让他们担任了其他的重要职务,比如:先后提拔曹节、张让、赵忠担任车骑将军,其中,曹节还担任过尚书令。
听信宦官谗言,发动第二次党锢之祸
在刘宏的安排下,越来越多的宦官出现在了重要岗位上,宦官政治也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顶峰。当然,宦官集团毕竟是出身卑贱的“浊流”,加上他们亲属中有着太多为非作歹的行为,是被天下人尤其是外戚集团和士人集团所看不起的,因此,宦官集团和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争斗也频频出现,并成为了东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宦官和其他势力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次党锢之祸恐怕最有说服力。在《你所不知道的孔融》系列(本报年9月16日8版)稿件中,笔者曾经对山阳郡督邮张俭和中常侍侯览之间的斗争,有过大致的介绍,而这件事恰恰也是引发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之一。公元年,作为皇帝最亲近的宦官之一,曹节忽悠刘宏说,党人严重危害了国家的安全,已经到了必须得大力清剿的时刻。这场重大的政治事件造成了大量士人被迫四处流浪逃亡,被迫害而死的士人多达六七百人,也给将来的时局稳定埋下了巨大隐患。
第二次党锢之祸刚刚发动的时候,刘宏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因为偏听偏信搞出大麻烦,那也算是可以理解。那么,刘宏成年之后,对待士人群体的态度就转变过来了吗?还真没有。公元年的时候,刘宏已经20岁了,面对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这件事,刘宏不仅没有学着冷静处理,反而将曹鸾关进了大牢拷打致死。随后,刘宏又对士人群体开启了更大规模的打压。直到公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宏才在中常侍吕强的强烈建议下宣布解除党锢。看吧,刘宏对待士人就是这么残暴,宦官和士人群体的矛盾,竟然还是在宦官的建议下才彻底终结的,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在这里也需要额外解释一下,虽然吕强也是宦官,不过,他不仅不是“十常侍”的成员,还因为为人正直、清廉公正留下了好名声,也给朝廷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只可惜,汉灵帝虽然知道吕强对朝廷和自己很忠心,却不把对方的建议放在心上。而且,就是这样一位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宦官,竟然被同为宦官的赵忠等人诬陷,最后被气得自杀。如果站在赵忠等人的立场来看,吕强当然得死,大家同样是宦官,都想着捞银子、占位子,就你一个劲在皇帝身边念叨着如何治理腐败、如何限制宦官的权力,你能有好下场?
公开卖官鬻爵,时间长达11年
最早的公开卖官鬻爵是在什么时候?秦始皇在位时曾经临时推出过这个做法,汉文帝和汉景帝执政时也这样做过。不过,这几位皇帝公开出售官位和爵位只是为了临时应对饥荒、军粮不足等特殊问题。然而,到了汉桓帝和汉灵帝的时候,公开卖官却直接变成了明文规定。
笔者在之前的栏目中指出过,刘宏曾经建造了一个西园,在宦官的建议下,这个西园除了供他玩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用来卖官。那么,刘宏到底卖到了什么程度?在笔者看来,从夏商到明清时期,没有任何一任皇帝能够超越刘宏卖官鬻爵的尺度,在这里,笔者简单总结一下他在卖官这件事上的几个特点:
其一,可售职务范围广。别说九卿这样的核心部门,刘宏连三公这样的职务都敢卖,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什么能够担任太尉?就是花了一亿万钱买来的。太尉,是汉室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政治地位仅次于大将军。
其二,明码标价。不得不说,刘宏是一个做生意的高手,他根据官位的工资标准制定出了官位的售卖价格。比如,级别为两千石的郡守职务售价为二千万钱,级别为四百石的县长(中等县)职务售价一般为四百万钱。如果购买的职务不是郡守之类的地方官,而是在京城工作的朝官,那么,卖价会比地方官便宜一半。
其三,因人而异。人有穷富之差,官员之间也是一样,那么,这些人在买官时掏的钱也不一样。比如,对于那些家境富裕的买官者,刘宏会“狠心”多要一些,而家境相对较差的,刘宏则会“贴心”少要一些。
还有,因为东汉末年的经济不断衰落,手中有钱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调动大家的“热情”,刘宏干脆对身边的人授意,只要有人出一千万钱甚至五百万钱,就可以得到九卿甚至三公职务。顺便也说一下,无论是九卿还是三公,并不是说花了钱就能当下去,很多买官者往往是当了一年官就会被刘宏以各种理由罢免,而空下来的位置会被他继续卖出去。
其三,公开拍卖。想买官的人很多,可官位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刘宏的商业才华再次得到了充分展现,因为他竟然采取了公开拍卖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出的钱足够多,就一定可以得到心仪的职位。
其四,正常升迁也需要花钱。有功劳、有品德、有声望的人在面对正常升迁的时候,如果不花钱照样不会得到提拔,不过,这些人可以享受特殊“关照”,只需要交给刘宏官位标价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就可以。如果自己实在不愿意掏钱或者家境不富裕,是不是就可以拒绝朝廷的提拔?没有这样的好事,只要工作会上通过了任命,这个人就必须得掏钱,当然,由此也出现了部分官员以死拒绝提拔的事件。
从公元年开始卖官到公元年病逝,汉灵帝用11年的时间把卖官鬻爵演绎到了极致,也让百姓和整个吏治成为了牺牲品,也为东汉王朝的崩塌献上了一次“助攻”。
文/宋延坤
本文来源:济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