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年,济宁市坚持高点定位、勇争一流,锚定“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奋斗目标,大抓产业、制造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畅通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社会民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范秀瑞表示:“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现代港航物流、济宁都市区‘三大突破战略’,大力夯实党的领导、干部队伍、推进机制、要素集成、安全发展等‘五大保障’,在扩需求稳增长、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城乡建设、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福祉‘九项重点任务’上勇争一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6亿元、同比增长8.5%,历史性突破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8.8%。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稳产保供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亿元、同比增长9.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8万吨,较上年增加4.03万吨、增长0.83%。
工业经济回升有力,新动能持续释放。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3%,制造业增长15.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
产业格局稳中育新,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高端引领,充分释放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1%,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9.2%。港航物流业发展提速,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增长23.4%。
项目建设富有成效,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提质。突出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产品提质,精准推动招大引强,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力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6.4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持续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对外贸易积极改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组织收入成效明显,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涵养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亿元,增长12.9%。
民生保障稳固夯实,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8%。民生投入持续增强,民生领域财政支出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9.2%、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