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圣迹圖典
TUhjnbcbe - 2024/9/8 20:22:00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圣迹圖典》

孔子老聃

序篇

孔子

公元前五世纪,在西方文明的发祥地雅典,思想家柏拉图在一本书中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举国上下协调一致,秩序井然。这本书就叫做《理想国》。 

而在此之前大约年,东方有一位文化巨人,也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人类社会,他用一生的精力,试图创造和建立一个有爱心有秩序的太平盛世,但他最终还是带着他的理想和遗憾在纷争的战乱中离开了世界。不过他没有想到,在他离开后,一代又一代人继承了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曾经养育他的民族。 

关键词:

时间:公元前5世纪

人物:《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公元前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故事为题材,叙述苏格拉底到贝尔斯祷神,归途被派拉麦克邀往家中,宾主滔滔谈论起来。两人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苏格拉底是虚拟的、假托的,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章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年刘先银书画《君子有九思》年刘先银书画《君子有九思》《孔子圣迹图典》《理想国》

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当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更将其视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就是孔子,孔老夫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

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

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创立儒家学说派更多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开创全新教育理念更多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圣人降世

〖一、圣行颜随〗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他对孔子很尊敬,孔子的一言一行,他都铭记于心,无论孔子去哪里他都跟着去,不离左右,因此留下“圣行颜随”的故事。

孔门七十七贤人中有颜氏子弟八人,都是鲁国人,而且都是孔子母亲的亲戚。颜回父子一生都追随孔子,颜回是孔子的子侄辈。

〖二、尼山致祷〗

鲁襄公二十年(前年),叔梁纥与一位颜氏女子(名徵在)在尼山迎神会上相识相爱。不久颜徵在怀孕。第二年两人依当时习俗到尼山祈祷,颜徵在在一个山洞中生下一子,这就是孔子。孔予生下来头顶中央隆起像丘陵,所以就取名叫“丘”,字仲尼,从姓为孔氏。

(注:现代学者确认孔子生辰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即夏历八月廿七日。)

〖三、麟吐玉书〗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降生的前一天傍晚,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人家,并吐玉书,上面写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意在告知众人:孔子不是一个凡人,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颜徵在十分惊讶,把一彩绣帕系在麒麟的犄角上,表达谢意。麒麟直到天亮才走。从此“麟吐玉书”作为家中喜得责子的祥瑞之兆,广泛流传。

四、二龙五老〗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出生的晚上,有两条苍龙自天而降,绕护看孔家,还有五位神仙在天乐奏鸣中降临孔家院中。此故事以后成为祥瑞题材“二龙五老”。

〖五、钧天降圣〗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出生时,母亲顾氏在房中听到天上有仙人奏乐,还听到空中有人说:“天感生盛子,故降以和乐之音。”又传说孔子生下来就与凡人不同,身上有四十九种标记:如日角月准、河目海口等,胸间还有“制作定世符”文字等。

〖六、俎豆礼容〗

孔子五六岁时,观看过一次郊祭会,印象很深,此后便时常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收集起来,扮演主祭人的模样行事。母亲颜氏问:“小孩子怎么玩这种游戏。”“我这是在学习呢?”孔子说。母亲颜氏说:“你这么认真学习,难道长大了去做管庙的官吗?”“我不做管庙的官,”孔子仰起脸说,“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个人人敬仰的大夫。”

〖七、入平仲学〗

少年孔子进乡学(官办学校)读书,当时能进乡学读书的都是贵族子弟,一般人家的子弟是没有资格进乡学读书的。孔子母亲颜氏虽然生活清贫,因为叔梁纥曾任过陬邑大夫,故少年孔子有资格进乡学读书。

〖八、职司乘田〗

孔子幼时丧父,母亲家境贫寒,地位低下。少年时丧母,十几岁时就在季氏手下放牧牛羊,因尽心尽力,所牧养的牲畜茁壮,数量增多。

〖九、职司委吏〗

鲁昭公十年(前年),孔子20岁,担任季孙氏的委吏,也就是管理仓库进出账目的小官,孔子做事认真,称量、算数、记账都很准确。

〖十、命名荣贶〗

鲁昭公十年的一天,孔子的儿子出生了。鲁昭公仰慕孔子,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收到鲤鱼后,认为这是国君对自己的殊荣,感到万分荣幸,立即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并把鲁昭公送来的鲤鱼供奉起来,作为一种精神鼓励。后来演变成“孔门不食鲤”的习俗。

〖十一、学琴师襄〗

孔子二十九岁时到卫国,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反复练习一支乐曲。师襄子觉得孔子弹得很好,便三次劝他练习其他乐曲。但孔子说自己还没领会此曲的志趣神韵、还没有体察出此乐曲的作者是谁,还没有感受到作曲者的精神风貌。

有一天,孔子练习此曲后站起身来,凭窗远望许久,才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支乐曲子,除周文王外没有人能作得出来!”此语一出,师襄子立刻站起来,向着孔子连连作揖道:“您真是圣人呀,此曲正是《文王操》呀!”

〖十二、太庙问礼〗

孔子在洛邑考察期间,曾入觐参观周王室太庙,他每事必问,不厌其烦地向庙执事者请教有关周礼及典章文物的知识。因此有人讥嘲孔子,说:“谁说陬邑来的那个小子懂得古礼?看他在太庙里对什么都感觉新鲜,无事不问!”事后,有人把此话转告孔子,孔子说:“欲求知必有所问。我问,正是为了学习制度和礼仪啊!”

〖十三、大夫师事〗

鲁昭公七年,鲁国大夫孟僖子陪同鲁昭公去楚国访问,因其不熟悉礼仪而出了洋相,回国后决心补上这一课,找懂礼仪的人学习。鲁昭公二十四年(前年),孟僖子临死前,要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予为师,学习礼仪。这一年孔子三十四岁。孟僖子死后,孟懿子成为孟氏家族宗长,他将孔子引荐给鲁昭公。鲁昭公赐孔子一乘车、两匹马和一个驾车奴。由南宫敬叔陪同孔子前往东周都城雒邑(洛阳),考察周王室的礼仪、文物、典章、制度。南宫敬叔一直追随孔子,后来成为孔子的女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

〖十四、问礼老聃〗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因要阅读周王室藏书,必须拜会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老子)。孔子第四次拜访,才见到老聃,允许阅读和抄录了周王室收藏的一批重要文书典籍。

后来,孔子重新编纂这些文献,成为经典,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加上一本出自鲁宗社的《春秋》(鲁国编年史),成为儒学的五种基本经典。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奔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以后孔子还多次拜会过老聃(老子),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十五、访乐苌弘〗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拜访了著名的博学者、音乐大师苌弘,向他请教乐理。苌弘见到孔子后,对周朝贵卿刘文公说,孔子生有异相……仪表非凡,志存高远,“言称先王,躬礼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前途远大。刘文公说:“如今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以力相争,孔丘不过一介布衣,出身微贱,将来不可能成为圣人。”苌弘说:“尧舜文武之道,已被今人抛弃。当今之世礼乐崩丧,应该出现圣者,正其道统!”孔子听说他们的谈论后,回应说:“我又怎敢期望成为圣人呢?我不过是礼乐的信徒而已。”

〖十六、在川观水〗

孔子观赏东流之水。子贡向孔子请教:“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它浩浩荡荡、川流不息,好像道;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

〖十七、观器论道〗

孔子参观周王室太庙时看到欹(qī)器,便说:“欹器装满水就会翻仰,会自动倾斜倒出多余的水,然后可以自动恢复直立状态。”弟子们一试果然如此。孔子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满而不覆的!”子路问:“有没有装满水又不倾覆的办法?”孔子说:“把水舀出来,减少一些就可以啦!满招损,谦受益,这道理就在此器之上啊!”

〖十八、猎较从鲁〗

鲁国有争抢猎物,用于祭祀的风俗,孔子在鲁国做官时也喜欢打猎,也去争抢猎物。对于此事,孟子对他的弟子万章的质疑作过解释:孔子在鲁国担任祭司(主薄)时,用文书规定了不同祭祀所用祭器的数量,也不用珍奇的猎物作为祭品。孔子之所以去争夺猎物,是为了从众随俗。

〖十九、退修诗书〗

孔子四十二岁时,鲁定公当政,季孙氏僭(jiàn)越公室大臣们,掌握了祭祀、征伐等国家政事,孔子看不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不求做官,专心修诗书,定礼乐。而此时的弟子门人却越来越多了。

〖二十、韦编三绝〗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始终不能得到重用。晚年的孔子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竹简的皮条多次断开。读书读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二十一、拜胙遇涂〗

公元前年,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想拉拢孔子,但孔子不肯见他。阳虎便趁孔子不在家时,派人送去一只蒸熟的小猪。因为当时有“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的礼仪,阳虎料定孔子肯定会上门拜谢,便可与孔子深谈了。

殊不知孔子也专找阳虎不在家时才去拜谢。碰巧的是,孔子回家路上偏偏与阳虎相遇,他想回避,却被阳虎叫住。阳虎问:“怀揣绝技,却让国家迷乱,这是仁吗?”孔子答:“不是。”阳虎又问:“本来希望有所作为,却屡失良机,这是智吗?”孔子日:“不是。”阳虎又说:“时光在流逝,机会不会再来。”孔子答:“说得对,我将出仕了。”

〖二十二、昼息鼓琴〗

孔子中午在家中抚琴,闵子在室外细听,这时曾子来访,闵子告诉他说:“这琴声是先生在抚琴,乐声清澈,意境非常美,为何会突然出现幽静之音,不知夫子为何有会这种感受?”于是两人拜会老师,并谈起刚才对琴声的感受。孔子说:“你们所说是对的,刚才我看见猫正在悄悄捉老鼠,因而弹琴的心境变了,这段曲子让你们听见了。”

〖二十三、论穆公霸〗

鲁昭公二十年(前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在齐国、鲁国边境打猎,顺便来到鲁国。齐景公问孔子:“秦国地小且偏僻,穆公为何能称霸?”孔子答道:“秦国虽小,志向却很远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符合正义。秦穆公亲自拔擢奴隶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囚禁中解放出来,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国政大权都交给他。用这种任贤的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是应当的,只当个霸主还算是小呢!”

〖二十四、观乡人射〗

孔子观看乡级射箭选拔,有感而发,说:“注重修身的人做事犹如射箭,每箭必中者是贤人!如果心术不正,怎能射中?”《诗经》说:射箭击中目标的人,可以请射箭射击不中目标的人喝酒。

〖二十五、泰山问政〗

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听到一个妇女悲痛的哭声,便让子路去问。子路见一位妇人在一座新坟前哭祭,便问是何人去世。妇人悲切说,是儿子。她家从远方迁居此山中,不料此山中有猛虎,她公公、丈夫、儿子都相继丧命于虎口。子路问:“那为何不离开这里?”妇人说:“只为这深山老林中没有苛捐杂税啊!”子路把妇人的话告知孔子。孔子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然后很严肃地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苛政凶猛过于老虎啊!”

〖二十六、景公尊让〗

孔子三十六岁那年第二次到齐国,齐景公接见他,请他入上座。孔子认为给他设的座规格太高了,请求降一等。齐景公再三要孔子入上座,说:“先生今天来到这里,寡人认为是极大的荣幸。怎么肯让先生坐在下面,这不是让你远离寡人吗!”孔子说“齐侯如此看重外臣,是君王对臣的恩赐。然臣不过是一介平民,怎么敢与齐侯一起坐?齐侯虽不以为然,但不合乎礼仪!”

〖二十七、晏婴沮封〗

孔子到齐国,齐景公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要他节省财力。齐景公很高兴,想把尼溪的田地赐封给孔子,大臣晏婴反对,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却不懂法度;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愿屈居人下;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这都是不好的习俗。他们四处周游,寄人篱下,不能靠此辈来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去世,周室衰落后,礼乐残缺已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即使学上几代也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成年累月也学不完他的礼仪。难道国君真打算用他这一套来改变齐国的习俗吗?这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

此后齐景公仍恭敬地接待孔子,但不再向他请教有关礼乐的事了。有一位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告诉齐景公,但齐景公却说:“我老了,不能帮你了。”孔子只好上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二十八、知鲁庙灾〗

鲁哀公三年(前年)五月,孔子到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阳)。这天陈闵公把“鲁国司铎家起火,烧了鲁国宗庙”的消息告诉孔子,孔子说:“被烧毁大概是桓公和僖公的宗庙。”陈闽公问:“您怎么知道?”孔子说:“按照礼仪来讲,祖宗有功德,宗庙就不会被毁坏。今桓公和僖公历时久远,与后世亲属已超过五代,其自身的功德又不足以保全宗庙,因此上天降火灾于它。”

三天后有鲁国使者来,说被烧的是桓公和僖公的宗庙。陈闽公对子贡说:“我现在才知道圣人是多么值得敬重。”子贡说:“您与其称赞夫子可贵,不如委夫子以重任,使他施展大道来治国更好些!”但陈闵公并没有重用孔子。

〖二十九、不对田赋〗

孔子回到鲁国后,执政大夫季康子想按田亩征收田赋,派冉有来问孔子。

孔子没有正式回答,但私下对冉有说:“先王按照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根据土地的远近,对田赋加以调整;征收商税,按照商人的利润收入,而且估量其财产的多少来对商税加以调整;分派劳役,则按照各家男丁的数目,而且要照顾那些年老和幼小的男子。于是就有鳏、寡、孤、疾的名称,有战事时才征召他们,无战事时就免除。有战事的这年,每一井田要出一稷粮、一秉禾草、一缶米,不超过这个标准。先王认为这样就足够用了。如果季康子想按法办,那就采用周公的田赋法;如果要不按法规办事,就随意征税罢了,没有必要来征求我的意见呢?”

但季康子和冉求不顾孔子的反对,仍然坚持实行了田赋的改革。

〖三十、受饩分惠〗

孔子五十一岁时名声越来越大,鲁定公有重用之意。季桓子为笼络孔子,赠粟千钟,孔子收下后,分给无粮的弟子门人。子贡说:“季桓子认为先生穷才送粟千钟,先生收下后却转送给别人,这不是在违背季恒子的好意吗?”孔子说:“我之所以收下粟千钟而不推辞,就是接受季恒对我的好意。但收别人的钱财不足以成富人。与其让季孙的恩惠让一人受益,还不如让数百人受益更好。

〖三十一、舞雩从游〗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问:“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才能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才能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专心做事,然后才会有所收获,这不就是提高品德、检讨自己的邪念吗?因一时气愤,就忘记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三十二、射矍相圃〗

孔子到矍相的园圃射箭,观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孔子让子路拿着弓箭,暂停射,对众人说:“打败仗的武官、不为国效忠的文官与为人后代而不孝者不准进,其他人都可以进。”结果有一半人离开,进园圃的只有一半。

〖三十三、馈食欣食〗

鲁国有一位非常节俭的人,一天他用陶炊具做了一些食物,吃后觉得味道很美,便装到了一个陶罐中送给孔子品尝。孔子接受后很高兴,就像收到三牲那样贵重的礼物一样。子路不解,便问:“用这么简陋的陶器来盛,食物也很普通,您为何这样高兴?”孔子说:“善于进谏的人,心中常想到君王;吃美味的人,心中会想起父母。我不在意他送来的食物是否是美味,而是因他有好食物就想到我啊!”

〖三十四、观象知雨〗

一天孔子出门,让子路准备雨具。出门后果然遭遇大雨。子路问孔子,何以知道今天将会下雨?孔子说:“古书上说,‘月离于毕,俾(bǐ)滂沱矣。’我昨夜观星象,见月亮没有停在毕星附近,故知要下雨了。”

过了几天,子路在晚上看到月亮和毕星又被乌云连在一起了,第二天孔子正好要出门,于是子路便准备雨具,但孔子却说不需要,而这天果然没有下雨。子路感到困惑,请教孔子。孔子回答:“那一天,毕星是在月亮的阴(南)侧,所以第二天会有雨。而昨夜,毕星是在月亮的阳(北)侧,所以虽然也有乌云,却不会下雨。”

孔子是想使子路明白,同样的道理也要看不同的具体情况。

〖三十五、步游洙泗〗

孔子在鲁城东北的洙水与泗水之间步游时,边走边教学。孔子走一步,颜回就踏着他的足迹走一步。孔子快走一步,颜回也就踏着他的足迹快走一步。

〖三十六、瑟儆孺悲〗

鲁国人孺悲过去是孔子的学生,现在又想见孔子,孔子推辞有病。等到传话的人出户传话时,孔子就取瑟来弹奏,故意让孺悲听到孔子在弹琴,并不是真的有病,只是不愿见他。

〖三十七、农山言志〗

鲁哀公九年,孔子在陈国患重病,愈后有几个弟子陪同他到郊外农山散步,在松柏树下休息时,孔子说:“每人说说自己志向。”

子路说:“我愿挥动着长枪,激荡三军,冲向仇敌,像蛟龙一样挺进,去拯救患难!”孔子说:“勇士哉!”子贡说:“如两国结仇要打仗,我去排解,消除战乱。”孔子说:“好辩士。”

颜回不回答,孔子问其故。颜回说:“他们两位的志向,有武也有文,我就不敢再谈自己的志愿。”孔子说:“人的想法不同,志向不一样,你不妨讲讲!”颜回说:“我愿做一个小国之相,以道德辅佐君主,团结上下,交好列国。使百姓安居,群臣安和。”孔子高兴地说:“这是圣士之志啊!”

〖三十八、四子侍坐〗

孔子在卫国收徒讲学。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如让我去治国,我要使国家强大。”冉求说:“如让我去治国,我使老百姓富足。”公西华说:“我愿去宗庙中主持祭祀,或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皙说“春天暖和,我们五六个青年和六七个少年都去沂河里洗澡,然后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三十九、过庭诗礼〗

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看见儿子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便问:“学习《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习《诗经》,无法同人交谈。”于是孔鲤就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

过了几天,孔鲤从院里经过时又被孔子叫住,问:“学习《礼记》了没有?”孔鲤说:“没有。”孔子又说:“不学习礼,难于立身做人。”于是,孔鲤就回去学习《礼记》。

〖四十、命赐存鲁〗

齐国要进攻鲁国,孔子在卫国听说齐国大军压境,非常焦虑,召集门下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之所在,是我们出生的故土。现在我们的祖国面临亡国的危险,弟子们,难道你们还不该挺身而出吗?”

于是子贡前去齐国、吴国、越国、晋国游说,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保存了鲁国。孔子说:“花言巧语容易损害信义,要谨慎而行。”

后来,司马迁评论子贡之举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四十一、化行中都〗

孔子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相,中都是鲁君采食邑,故城在今山东济宁汶上县西。孔子制定了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各种政策,路不拾遗,男女有别,卖东西的不要虚价,呈现大治景象,一年后鲁国各地都纷纷效仿中都的政策。

〖四十二、敬入公门〗

孔子走进朝堂大门,像鞠躬一样地弯着腰,好像不能容身一样。站立不挡在门中间,行走不踩门槛。走过君主的位置时,表情庄重,脚步持重,说话小声。提起衣襟走上台阶,像鞠躬一样地弯着腰,像停止呼吸似地屏住气。退下时,每走下一级台阶,面色便舒展一些。走完台阶,快速地走路,像鸟儿展翅一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仍然是恭敬和顺的样子。

〖四十三、夹谷会齐〗

鲁定公十年春(前年),齐国邀约鲁君到齐鲁边境的夹谷举行盟会,意在使鲁国成为齐国的属国。当时,孔子任鲁国代理国相,也是这次盟会主持仪式的司礼官。由于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预先设军防范,使齐景公想用武力劫持鲁国君臣的阴谋未能得逞。

献酬后,齐国演奏四方之乐,孔子以两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迫使齐景公撤走乐舞。齐国又演奏宫中之乐,孔子以匹夫惑乱诸侯,迫使齐景公处罚乐人,使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次胜利。

〖四十四、羵羊辨怪〗

鲁国大夫季桓子家里打井时,挖出一个有个像羊的怪东西,他派人去向孔子请教,却说挖出的怪东西像一只狗。孔子说:“据我所闻见,应当是‘羊’。我听说,山林中的怪物是‘夔’和‘魍魉’,水中的怪物是龙和‘罔象’,泥土中的怪物是‘羵羊’。

〖四十五、归田谢过〗

夹谷会盟后,齐景公责备大臣:“鲁国人用君子道义,辅佐国君,你们却用夷狄之俗,使我犯了不少过失,使齐国在外交上失礼。”夹谷会盟迫使齐景公归还了过去侵占鲁国的四邑以及汶阳的田地。

《孔子圣迹图》四十六、礼堕三都

〖四十六、礼堕三都〗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出任国相,为加强鲁君公室地位,孔子提出“堕三都”的计划。“三都”是鲁国的郈邑、费邑和成邑,分别是叔氏、季氏、孟氏的私邑领地。孔子说:“臣子不可私藏武器,大夫不能拥有周长三百丈的城邑,现在三家已经超过制度,请下令减损它们。”

孔子派弟子子羔、子路等去实施这一计划。费邑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发动叛乱,攻进都城曲阜。孔子亲自率领诸弟子平乱,击败公山不狃的叛军。季氏费邑与叔氏郈邑的高城都被拆毁。但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反对拆毁孟家领地成邑的城墙,孟氏也在暗中支持。鲁定公亲自前往征讨,围之不克。齐军出动到边境准备支援孟氏,迫使鲁君退军。

〖四十七、义诛正卯〗

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以大司寇行摄相事,代理执政。执政的第七天,便杀了乱政大夫少正卯。子贡问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不在其中:一是知识通达而心怀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三是言语不合正道而善于狡辩煽动;四是博闻强识,宣扬邪恶的思想;五是赞赏错误的观点,加以文饰。犯这五宗罪的任何一条者都该杀,少正卯同时犯这五宗罪,不可以不杀。

〖四十八、赦父子讼〗

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有一件父子相讼的案件,孔子将他们关牢中三个月不处理。后来,父亲请求撤诉,孔子便赦免了他们。季桓子知道后很不高兴,孔子感叹说:“执政者不采用正确的治理方法,而杀害无辜的人,则违背了礼的原则;不提倡孝道教育子民,而去处理这类官司,其实就是杀害无辜啊!”

〖四十九、侍席鲁君〗

鲁哀公招待孔子,席间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最要紧的大事是使人民富足而长寿。少派劳役,减少税收,人民就富足;崇尚礼教,疏远罪恶,人民就长寿。”

〖五十、儒服儒行〗

一天,鲁哀公问孔子:“先生所穿,是儒者的服装吗?”孔子答道:“我小时住在鲁国,穿袖子宽大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则要入乡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鲁哀公说:“请问儒者有哪些品行?”孔子答道:“几句话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如要详细讲,就要讲很久,等仆人疲倦需要换班侍候,也讲述不完。”于是,以儒者的自立精神、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宽容大度、推举贤能的风格、特立独行等来讲述一番。

〖五十一、贵黍贱桃〗

一天,鲁哀公接见孔子,坐下后令人端来一盘蜜桃和一盘常吃的黍饭。孔子先吃黍饭,后吃桃子。侍从们都掩口而笑,鲁哀公问:“黍饭常吃,为何你要先吃黍饭,而后吃桃子呢?”孔子说“我知道桃子好吃,但我更知道黍为五谷之长,是祭祀先祖时的主要供品。果实共分六种,桃是最下一种,没有资格进入庙堂祭祀先王。您没听说过五谷之首黍在上,六果之末桃在下的道理吗?所以要先吃黍,后吃桃,难道不对吗?”一番话说得鲁哀公心服口服。

〖五十二、骨辨防风〗

吴国攻占了越国的都城会稽,得到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那么长。吴国派使者来向孔子请教:“什么动物,竞有这么大的骨头?”孔子说:“我听说,当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迟到了,被大禹斩首示众,他的一节骨头就有一辆车长,这是最大的骨头了。”

〖五十三、因膰去鲁〗

自从孔子任国相后,采取一系列新政,使齐国感到恐慌,担心鲁国强大后会威胁齐国。齐国大夫黎鉏为阻止孔子当政,便挑选齐国美女八十人,身穿华丽服装,跳着《康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三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但要求鲁国驱逐孔子。

鲁定公得到美女后,终日宴乐,多日不上朝听政,不再信用孔子。这年的大祭后,按礼制应当把祭肉分赠给国中贵族。但在季氏授意下,唯独不给孔子家送祭肉。孔子感到失意,便带领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数十人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流离生涯。这一年孔子55岁。

〖五十四、子羔仁恕〗

子羔在卫国做官,曾依法判处一罪人刖刑。不久,卫国内乱时,那人守城门,却放了他。子羔很奇怪,那人说:“被砍掉脚,是我应得之罪。当时你想赦免我,执行时您的脸色非常严肃,没有喜色,您对我没有私心,你是天生的君子,这就是我敬佩您的原因。”

孔子听后说“好啊!作为一个官吏,用法一视同仁,宽容就树立德行,残暴就增加仇敌,您能这样做,大概就是子羔一样的人吧!”

〖五十五、放鲰知德〗

孔子去卫国,让巫马期去暗访宓子贱的政绩。巫马期在单父境内,见一渔夫夜晚打鱼,放掉小鱼,只留下大鱼。问他为何要这样,渔夫说:“宓子贱大夫告诫我们,要让小鱼长大后再捕。”巫马期回来告诉孔子:“宓子贱的道德教化到了顶点,百姓都自觉地做事,像有厉害的刑罚在身边管辖一样。”

〖五十六、仪封仰圣〗

孔子到了卫国,仪封地方长官来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弟子便陪他去见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孔子丧失了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五十七、灵公郊迎〗

孔子离开蒲邑,就立刻返回卫国,卫灵公很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一见面就问孔予:“可不可以讨伐叛变的蒲邑?”孔子说:“可以。”卫灵公说:“但我的大夫们却反对,说蒲邑是卫国防御晋、楚两个大国的前沿,如果发兵讨伐它,蒲人投靠晋、楚,会给两国入侵卫国的口实。”孔子说:“公叔戌不得人心。蒲邑的男人恨不得摆脱他,连女人也想逃难去西河。如果攻击蒲邑,对手不过只是公孙戌及其亲信少数几个人而已!”卫灵公很高兴,说:“那很好!”

公叔戌听到卫灵公可能要来攻打的消息,就放弃蒲邑,逃亡到鲁国去投奔季氏了。

〖五十八、适卫击磬〗

孔子在卫国时,一天在住所中演奏石磬,有一个挑着草筐子的人从门前经过,听见磬声便说:“这击磬声中另有一番心思呀!”过了一会又说:“从抑而不扬的磬声中可知,击磬者见识狭小而鄙俗,他在埋怨无人了解自己,无人了解就独善其身罢了,又何必埋怨?这道理犹如过河,水深,穿着衣裳走过去;水浅,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叹道:“此话说得很深刻呀!可惜不容易做到啊!”

〖五十九、礼见南子〗

孔子离开匡邑返回卫城后,卫灵公夫人南子派人来见孔子说:“四方君子凡来卫国拜会国君的,一定要拜谒夫人。夫人今天希望见到你。”孔子表示感谢,便去拜会南子。

会见时,南子夫人在细葛帷帐之中。孔子进门,面朝北行稽首之礼。夫人在帷帐中回拜礼两次,身上的佩玉叮当作响。孔子与南子谈了好一会儿才出来,此举引起子路的疑问和不快,他责怪孔子,孔子说:“我本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要以礼相答。如果我不是所说的那样,就让上天处罚我!”

〖六十、丑次同车〗

孔子拜会南子之后,又在卫国都城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卫灵公邀请孔子出巡,却和夫人同乘一辆车,让孔子乘坐第二辆车。宦官雍渠乘坐第三辆车,招摇过市。

但这次出行,却令孔子觉得有损尊严,说:“我怎么总见不到喜欢美德胜过爱好女色的人啊。”于是讨厌卫灵公,再次离开卫国,准备去曹国。

〖六十一、灵公问陈〗

鲁哀公二年,孔子从陈国返回卫国。这天卫灵公问孔子,陈国是如何排列军阵。孔子虽然知兵且习武,但他厌恶战争,故不愿谈兵,并告诫卫灵公:“如果是礼乐祭祀的事,尽管问我。至于行军打仗的事,我并没学过。”

这些话令卫灵公感到不快,下次再和孔子见面时就怠慢孔子,当孔子讲话时,卫灵公仰首观看南飞雁。孔子回来后对弟子说:“这里呆不下去了,走吧!”便离开卫国,去陈国。

〖六十二、匡人解围〗

孔子去陈国,途经匡邑。颜高驾车,举起鞭子指点匡城说:“当年我曾随阳虎,从那个缺口攻入此城的。”匡人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而孔子长得也很像阳虎,于是扣留孔子一行,弟子们都很害怕。

孔子说:“自从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明不就在我这里吗?若上天打算毁灭周文明,后来人便不能再传承这种文明。若上天不想毁灭这文明,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孔子让在卫国为宁武子做家臣的弟子求援,匡人知道认错了人,五天后便放了孔子一行。

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见颜渊追上来了,便说:“我正在担心,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健在,我怎么敢先死?”

〖六十三、西河返驾〗

孔子在卫国得不到任用,便西行去见赵简子,走到黄河边便听说晋大夫窦鸣犊、舜华被赵简子杀了。孔子面对黄河感叹道:“壮美啊,大河之水,浩浩荡荡!我不能渡过,这是命啊!”

子贡上前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窦鸣犊、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赵简子没得志掌权时曾依靠这两人;他掌权后就杀了这两人。我听说:剖腹取胎,杀死幼兽,麒麟就不会来到原野;竭泽而渔,一网打尽,蛟龙就难以适应阴阳;捣毁巢窠,打碎鸟蛋,凤凰就不会飞翔前来。什么缘故呢?君子不忍见到伤害同类,鸟兽对于不义之举尚且知道躲避,何况我孔丘呢?”

于是就返回去卫国。

〖六十四、脱骖馆人〗

孔子在卫国期间,孔子曾住过的馆舍主人死去,孔子入门吊丧,十分伤心。出来后,让子贡把车驾上的一匹马去赠送给丧家。子贡说:“您对门人弟子的丧事,都没有送马来助丧。今天解下马赠给以前的馆舍主人,礼是不是太重了?”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丧,有感于主人的哀痛,流下了眼泪。我哪能光流泪,却无礼物相送呢?你小子赶紧去办吧!”

〖六十五、宋人伐木〗

孔子经过曹国到宋国,因批评宋国执政大夫司马桓魋(tuí),结果惹出麻烦。孔子经常带着弟子们在住处前面的树下讲学和演习殷商古礼。桓魋便派人去砍伐树木,想让大树倒下来砸死孔子,又让士兵对孔子恐吓,弟子们劝孔子快走,孔子很自信地说:“老天使我有了这样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后来不断传出桓魋要危害孔子的消息,孔子决定离开宋国。为了避免被桓魋发觉阻拦,孔子决定先从南门出城,然后改道奔往郑国方向,与弟子们约定在郑国都城外会合。孔子扮成普通百姓,乔装逃离宋国。

〖六十六、过蒲赞政〗

子路治理蒲城,孔子实地考察。一进蒲城境,孔子就三次说子路干得好。子贡说:“还没看到政绩,您怎么知道?”孔子说:“一进入蒲城境,我看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青青的蔬菜,老百姓都在田间操作,还有许多人都在深挖沟。他们都竭尽其力,这就可以看到子路是下了许多功夫去组织百姓进行生产。能够如此,是因为他有威信;进入城内,我看到老百姓住的房屋坚固,屋舍俨然,没有脏乱的现象;进入官署,我看到子路非常清闲,属下都听从命令,非常尊重他,这样看来,我‘三称其善’,恐怕还不够吧!”

〖六十七、忠信济水〗

孔子从卫国返回到鲁国去,在一处河堤上停下马车来观赏景色。那个地方有个瀑布高达二三十丈,湍急的流水能有九十里那么远,连鱼鳖都不能在那里游水。

然而却看见有一个男人从那个地方游过去。于是孔子就问他:“你的游水本领真是太高了!难道你有什么方法吗?”那个男人回答说:“我心怀忠信所以能游水过河。”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一定要记住,连水这样的东西,人都可以凭借着忠信的思想让自己的身体在水中如鱼得水,更何况是人呢!”

〖六十八、桔矢贯隼〗

有一只隼鹰中箭落到陈闵公的庭院里死了,是被一支楛木箭射死的,箭头用尖石做成,箭长一尺八寸长。上面刻有不易辨认的文字。陈闵公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枝箭是一枝古箭,是肃慎氏所制之箭呀。”

又说:“但射箭之人,应当是在陈国。从前周武王克商后,各地民族进贡特产,肃慎氏进贡桔矢及石磐箭,每枝箭长一尺八寸。周天子刻铭于箭杆‘肃慎氏之贡矢’,并分赐予陈国。您若使守藏吏在旧库中查一下,也许还能再找到这种箭。”

陈闵公便派人去府库,果真找到这种箭。

〖六十九、微服过宋〗

几天后,分散潜行的孔予等人相继到达郑国,孔子站在城东门附近等候弟子们。子贡等人比孔子先到,没有遇见孔子,就到处询问。一位老乡告诉子贡:“城东门站着一位高个子老头,长相奇特,脑门像古帝唐尧,脖颈类似尧时的皋陶,双肩类似郑国贤相子产,腰以下像大禹,脊背微屈,样子又瘦又累,神态却像一只丧家之犬。”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听后大笑说:“说我外貌像古之圣王贤相,实在不敢当。但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真是很像啊,很像啊!”

〖七十、五乘从游〗

孔子带弟子从陈国前往卫国,途经蒲地(今河南长垣县城,属卫国领地),正好赶上卫大夫公孙叔反叛卫国,占据蒲邑,要抓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是陈国人,带着五辆车随从孔子游历,他身材高大,又有勇气和力量,对孔子说:“以前我跟随老师在匡地曾遭遇危难,在宋国受到伐树趋赶之辱,现在又被困在这里,这都是命啊!与其看着老师在这里遭难,我要和他们拼死一战。”公良孺举起剑,带领师兄弟要和蒲人战斗。

蒲人见此阵势,便对孔子说:“如果你答应不去卫国,就放你们走。”蒲邑人和孔子签订盟誓后,让孔子走东门离开。孔子一行前往卫国,子贡问:“刚才订立的盟誓难道不算数了?”孔子说:“这是受到要挟而违心订立的盟约,神灵是不会在乎的。”

〖七十一、子路问津〗

鲁哀公四年,孔子从叶县返回到蔡国,看见长沮、桀溺在路边并肩耕田。孔子派子路前去打听渡口。二人得知是孔子师徒一行,桀溺便说:“浑浑噩噩,天下到处都是这样,有谁还能改变这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个躲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随我们逃避这污浊的社会呢!”两人说完就继续耕作。

子路把他们的话告诉孔子,孔子惆怅地说:“鸟兽不可与之同流合群。天下有道的话,我就不必着急改变这世道了。”

〖七十二、陵阳罢役〗

孔子到达陈国首都不久,陈闵公邀请孔子同登即将竣工的陵阳台。此前,因工程进度缓慢,已有多人被杀,这次陈闵公又打算当众杀掉三名监工的小吏,陈闵公问孔子:“周文王时建造灵台时杀人吗?”孔子说:“文王建造灵台时,老百姓像儿子给父亲干活般地都来了,哪还用得着杀人呢?”陈闵公听后感到很羞愧,当众释放了要斩首的三名监吏,并宣布工程停止。

〖七十三、紫文金简〗

吴(梁)王闲居,有一赤雀衔着紫色花纹的金简书放在殿前,不知是什么意思,派人去问孔子。孔子看后说:“这是灵宝呀,禹曾佩带过。禹临死时把它封锁在石山中的石匣里,今天赤雀衔来,是上天授予你的呀!”

〖七十四、在陈绝粮〗

鲁哀公六年,楚国派人聘请先师孔子到楚国去,陈、蔡两国的大夫担心楚国重用孔子,会给陈、蔡两国带来危险,于是共同发兵,将孔子师徒包围,困在陈蔡之间。断粮七天,弟子们饿得筋疲力尽,孔子却依然讲诵诗书、抚琴歌咏。后来派子贡到楚国请来救兵,才得以脱身。

〖七十五、受鱼致祭〗

孔子到楚国后,遇见一位渔夫,要把新打到的鱼送给孔子,孔子推辞不要。渔夫诚恳地说:“天气这么热,集市又远,我这些鱼卖不出去会烂掉,还不如送给君子。”

于是孔子再三道谢,将鱼收下,回到住处,要弟子立刻打扫庭除,把这些鱼献祭给神。弟子不解,便问:“渔夫将要丢弃的鱼,而您却要用来祭祀,为什么?”孔子说:“怕东西腐烂导致浪费,而将它送给别人,这是仁者的表现。我接受了好人的赐予,为什么不能用来献祭呢!”

〖七十六、题季札墓〗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曾三次放弃继承王位,周游列国学习礼乐,是吴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八岁时,季札曾专程赴鲁观看同代乐舞,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昭公二十七年,季札出使齐国,返途中他的长子夭折于泰山脚下,只好就地安葬。

《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最熟悉礼乐制度的人,曾专程前往泰山观看季札长子墓地,觉得季札办得很合乎礼制。孔子游说吴国时,又专程去看季札墓,并手书六字碑文:“延陵季子之墓。”

〖七十七、楚狂接舆〗

鲁哀公九年(前年),留在卫国做官的学生说,卫国新君有重用孔子的意思。孔子决定由楚国重返卫国。

孔子临行前,一个名叫接舆的楚国狂人,好像要为孔子送行似的,特意来到孔子的车旁,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孔子听见歌声,赶快下车,想和他交谈。但接舆走得很快,孔子无法与他交谈。

〖七十八、子西沮封〗

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想把书社之地七百里赐封给他。楚国的令尹子西认为孔子有贤弟子相助,再有了封地,将不利于楚国。楚昭王于是取消了赐封孔子的念头,于是,孔子也离开楚国,返回卫国。

〖七十九、观周明堂〗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孔子观看周太庙,四门高墙上面画有尧舜的面容、桀和纣的画像,又有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孔子对跟随者说:“这就是周兴盛的原因啊。”

〖八十、金人铭背〗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参观周王室太庙,看见台阶有一尊“金人”(铜制人像),金人的口部有三道锁(“三缄其口”),铜像背面则铭刻有两句警句:“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孔子观后感叹说:“要记住,祸从口出!

〖八十一、山梁雌雉〗

孔子在卫国时,一天孔子带着子路外出,看见路边有几只山鸡,觉得有趣,就停足观看。山鸡发现有人,便腾空飞起,盘旋一阵,又停到另一个地方。孔子触景生情,感叹说:“这几只山鸡,比人还识时务呀!”子路在一旁恭敬地听着,并庄重地数次作揖感谢老师的教诲。

〖八十二、作歌丘陵〗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岁,在卫国。鲁国执政大夫季康子派人携带礼物请孔子回国。孔子归国,作丘陵之歌,大意是:登上那高高的丘陵,山坡曲折连绵。仁道看起来很近,追求起来却很远。我不知道该怎样走,又被艰难困苦所羁绊缠绕。叹息回首,巍巍泰山耸入云端。树木茂盛泰山高耸,梁甫与之相牵连。路上充满荆棘,我想登高却无缘。想要伐除它而没有斧头,又害怕它滋生蔓延。只好长叹不绝,眼泪如水。

〖八十三、作猗兰操〗

鲁定公十五年(前年)夏,鲁定公病故。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想参加鲁定公的葬礼。季桓子不同意孔子参加鲁定公的葬礼,不允许他进入曲阜,孔子只好返回故乡陬邑。

途经一谷,见到一株兰花,便长叹说:“兰花本应当生长于殿堂,为王者发出香气。而今却孤独地长在山谷间,与野草相伴。”于是孔子停车,弹琴作《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焉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大意是:山风习习吹,天阴下着雨。有人故去了,我只能在荒野送他。我要问上天,为何没有自己的土地。徘徊在九州,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世人愚昧呀,不认识贤者。岁月流逝得真快,我就要老了!

〖八十四、武城弦歌〗

孔子到了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便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便问:“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

〖八十五、杏坛礼乐〗

孔子回到鲁国,但鲁国始终不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去做官,每天在杏坛弹弹琴,与弟子们整理古代文献,序《书》、传《礼》、删《诗》、正《乐》、赞《易》,所以杏坛成为孔子万世立教的第一圣地。

〖八十六、克复传颜〗

颜渊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事,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八十七、孝经传曾〗

曾子陪孔子坐,孔子说:“先王有最高的道德和方法治理天下,社会上就会出现人民和睦相处,官吏和民众之间就没有相互怨恨的现象,你知道吗?”曾子站起来说:“曾参我不够聪敏,怎么能知道这么深刻的道理呢?”

于是孔子告诉他天子、诸侯、大夫以及庶人孝的道理,还说:“自天子到庶人,孝无始无终,因而担心不能孝的人从来就没有。”

〖八十八、琴歌盟坛〗

孔子从鲁城东门出去,路过杏坛,拾阶而上,回头对子贡说:“这里是以前臧文仲誓盟的地方。”睹物思人,孔子拿出琴弹唱道:“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八十九、读书有感〗

孔子读至《易经》的“损”、“益”章而叹息。子夏问他:“为什么?”孔子说:“减少要增加,增加会减少,所以我叹息。”子夏说:“难道学习不能增长学问吗?”孔子说:“我不是那个意思。学问越高越谦虚,如果谦虚就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才能不断进步。”

〖九十、望吴门马〗

孔子与颜子登泰山时,看到吴国都城苏州门外拴着一匹白马,便对颜子说:“你看见吴国城门了吗?”颜子答:“看见了。”孔子又问:“门外有何物啊?”“像是一条白绢。”孔子说:“差矣!”

因为孔子知识渊博,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能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了事物的全貌,而颜子只看到局部。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后来便在这里建了“望吴圣迹坊”。

〖九十一、萍实通谣〗

传说春秋时楚昭王渡江,见到一个很大的红色的东西直触王舟,感到很奇怪,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萍实,可以吃,只有成就霸业的人才能得到,是吉祥之物呀!”孔子的学生子游请问孔子:“您怎么知道?”孔子说:“过去在陈国,听到童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这回在楚王身上应验了,我就是这样知道的。”

〖九十二、商羊知雨〗

孔子入齐这年夏天,齐侯宫殿前的池沼中出现一种怪兽,齐人不认识,以为出现了怪物,齐景公也觉得奇怪,便派使臣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动物叫‘商羊’,出现即预兆要发大水。民谚:‘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快告诉百姓治理沟渠河道,修好堤防,预防今年有洪涝成灾。”

孔子所说的“商羊”其实就是鳄鱼。鳄鱼有预报大雨的知觉,在雨季来临前会鼓噪如雷鸣。此年夏天,齐国果然大雨倾盆,洪水泛滥成灾。其他国家都遭到水淹,唯独齐国有备无患。齐景公说:“圣人的话不可不信,往往会得到验证。”

〖九十三、子贡辞行〗

子贡去做信阳的长官,准备上任前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要勤恳,要谨慎,要依照自然的季节指导农业生产。不要夺取,不要破坏,不要残暴,不要盗窃。整顿官风,没有比公平更好;面对财货,没有比廉洁更好。清廉和公平的操守,怎么也不能变易啊。说人家的好处,就像自己的好处一样;说人家的坏处,好像自己受到别人的攻击一样。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没有一个地方不戒慎恐惧啊!”

〖九十四、观蜡论俗〗

一次年底大祭(蜡祭),孔子的弟子们都去参加狂欢,孔子没有参加。回来后,孔子问弟子们玩得是否开心,弟子回答说:“全城人都像发了疯似的狂欢,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开心。”孔子说:“老百姓已经辛苦了一年,只有这一天才痛痛快快地玩一玩,这其中的道理你们难道不能明白吗?如果让民众只是紧张而始终得不到松弛,即使是周文王、武王也是办不到的。一张一弛,这才是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啊!”在后来流亡国外的时候,孔子也担任过祭司。

〖九十五、圣门四科〗

孔子的弟子分为四类:其中德行好的弟子有:颜渊、闽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弟子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弟子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弟子有:子游、子夏。

〖九十六、西狩获麟〗

鲁哀公十四年(前年)春,鲁君在钜邑狩猎,叔孙氏的一个仆从猎获一只四不象的野兽。七十一岁的孔子闻讯去看,说此兽是“麒麟”,但麒麟已被杀死,孔子悲痛地说:“这是一种仁善的兽,你为何要来这里啊?为何要来这里啊!”然后痛哭道:“生非其时,吾道穷矣!”孔子把这件事记入《春秋》中,记作“西狩获麟”,并就此停止鲁国史书《春秋》的编写,世称“获麟绝笔”。

〖九十七、沐浴请讨〗

齐国大夫陈成子杀了简公,孔子得知就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杀其君主,请求出兵讨伐。”哀公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出来后说:“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去报告,他们表示不同意出兵。孔子又说:“因为我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

〖九十八、世业克昌〗

孔子闲居时发出叹气之声,子思问:“老师,是担心子孙不求上进,将来不好去见祖先吧?羡慕尧舜之道,恨自己比不上?”孔子问:“你这个小孩子怎么知道我的心思?”子思说:“我听说人的教养和德行,是由父辈传承的,若子孙背负了那些教诲,就是不孝。因此我常想这个问题,所以担忧而不致松懈。”夫子忻然笑曰:“是这样吗?我没有担心的事了!世不废业,其克昌乎!”

〖九十九、跪受赤虹〗

孔子著作既成,斋戒后向北斗星告备时,忽然有一道红光自天而下,化成黄玉,刻“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孔子跪拜接受。

〖一百、梦奠两楹〗

鲁哀公十六年,病重的孔子,手拄拐杖,走到门外,唱道:“泰山要塌了,栋梁要坏了,梁栋即将折断!哲人要枯萎了!”唱罢回到室内,对着门户坐下。子贡听见歌声说:“泰山行将倒塌,那还值得我去仰望吗?房梁坏了,那檩条椽子往哪儿安放?哲人就要枯萎了,还有谁是我效仿的榜样?”于是子贡快步走进去。

孔子说:“赐啊,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夏朝人停柩,是在对着东阶的堂上,那还是处在主位上呢;殷人停柩停在堂上东楹西楹之间,那是处在宾位和主位之间;周人停柩,停在对着西阶的堂上,那是把灵柩当做宾客了。我孔丘还是殷人,我昨晚梦见自己坐定在两楹之间。而今没有明王兴起,天下有谁能尊重我,让我坐在堂上两楹之间的尊位呢?我之所以能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无非是死的前兆。”

〖一百零一、三垅植楷〗

孔子死后,弟子们都到庐墓守陵,都带着各地的树木种植在墓旁。子贡种植的楷树在墓前甬道的左边,非常高大。直到今天,主干犹在。

〖一百零二、治任别归〗

孔子死后埋葬在鲁国都城以北的泗河边上,弟子守坟三年,并在墓地附近栽植松柏和各种珍木,以寄托哀思。三年服满,临行前,大家相向而哭,告别了在地下安息的孔子,相诀而去。唯独子贡在墓侧结庐,又守墓三年才离去。以后,孔子的弟子和鲁国人在此安家的有一百多户。

〖一百零三、哀公立庙〗

鲁哀公十六年(前年)孔子逝世。鲁哀公设立了祭祀孔子的庙宇,并设置了守庙户一百家。

〖一百零四、汉高祀鲁〗

孔子死后,人们每年按时到孔子墓前祭祀。孔子故居被改作孔庙,庙内保存孔子生前的衣、冠、琴、车、书。后来,汉高祖刘邦途经曲阜,也以太牢(猪、羊、牛三牲)级别来祭祀孔子。

〖一百零五、真宗祀鲁〗

宋真宗封禅泰山,过曲阜,拜谒孔子庙。以前祭拜孔子,只下跪不叩头,宋真宗认为这样不够尊敬孔子,特意酌酒奉献,再行叩拜礼;又命刑部尚书温仲舒等大臣分别去祭拜孔子的72位弟子,并亲写赞文,刻于孔庙中;又到孔林去行礼,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年;格里历公元前年9月28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圣迹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