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12月3日讯(记者王心融)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济宁市全面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年度济宁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成立以来,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履行牵头部门责任,按照上级部门及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要求,不断在“抽查事项、抽查比例、抽查频次、参与抽查单位、单次进企检查事项、企业满意度”等多方面创新突破,实现“双随机”监管的“六大提升、全面覆盖”。
注重谋划,下足“基本功”。市局积极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做好“一单两库一细则一指引一计划”基础性文件的出台,“一单”指《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两库”指《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市场主体分类名录库》、“一细则”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细则》、“一计划”指《部门内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计划》,并根据实时信息,要求各部门做好“两库”动态维护。本年度,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各部门做好了专家学者库、第三方专业机构库的录入、维护工作,不断明确监管规范,为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统筹规划,实现“全覆盖”。市场监管局以省“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印发的“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计划”文件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出台济宁市工作计划及清单,清单共计抽查事项项,计划共涉及60个领域、89个抽查事项,并根据任务要求,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充到38个,相较于去年均有了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录入执法人员共计1.9万名,监管对象名录库87万户,目前全市已发起“双随机”检查涉及市场主体1.4万余户,已录入1万余户。
精准定位,突出“差异化”。为更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智慧化、精准化,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差异化监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并积极对接市发改委、市司法局起草《济宁市差异化监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不断扩大分级分类管理的领域范围,并指导各单位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实施差异化监管。济宁市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计划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发起检查任务时,对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涉及安全、质量、公共利益等领域的重点检查事项,抽查比例不设上限;对投诉举报多、信用积分较低、风险突出的监管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接市大数据中心,依托大数据综合分析,探索风险预警、有效惩戒、绩效评价、线上线下协同的一体化监管新路径,强化检查结果利用,完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企业信用风险预测预警和动态监测能力,形成了风险监管闭环。
强化执行,工作“高要求”。今年市场监管局主动与市税务、统计、海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发起了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各成员单位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文件,对“双随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以全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名义,印发《市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指标工作简报》13期,结合国评、省评最新工作动态及上级部门最新工作指示,对各级各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做好实时政策宣传、亮点推介,要求各部门持续优化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社会成效。
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济宁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济宁市司法局、济宁市大数据中心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多方面创新突破,取得显著成效。
济宁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实施信用监管,年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今年以来,制定出台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文件12个,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水平,累计归集信息1.7亿条,实现“双公示”、“信用承诺”等50类信用数据对接共享,大力推广信用承诺制,推进审批替代、信用修复、主动公示等6类信用承诺应用,将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归集公示信用承诺信息95万余个。制定联合奖惩措施清单,梳理35个部门项信用奖惩措施。在政务服务、招标投标、评先评优、融资授信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联合奖惩,累计信用查询98万次,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余次。规范开展信用修复,累计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余件。
济宁市司法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导向,着力完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营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深化“三项制度”落实,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执法培训体系,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顺利完成了全市名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和发证工作;创新“移动执法”模式,提升执法监管工作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已应用网上办案系统和“济宁执法”APP办案件,并向“互联网+监管”平台、“信用中国”平台实时推送,避免了执法部门的二次录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市各级执法部门已依据“不罚轻罚清单”办理不罚轻罚案件件,减免罚款金额千万余元,受益企业近万家,以更为规范文明、科学高效的方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理解支持。
在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市大数据中心积极联动各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互联网+监管”工作部署和《济宁市“互联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动“互联网+监管”数据汇聚有关工作,做好全流程、全过程的监管清单化、数据化、协同化、立体化,为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指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支撑。截止11月底,本年度共汇聚监管行为、投诉举报、双随机、监管对象、执法人员等各类监管数据万余条,为“互联网+监管”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