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山东嘉祥传承传拓技艺品鉴汉画之美
TUhjnbcbe - 2025/1/20 16:36:00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24日讯(通讯员王秀凤)“镂于金石,传之永久。”“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传拓,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视为雕版印刷的雏形,一方古碑、一张宣纸、几片淡墨,通过拓包不断捶拓,层层叠加,纸墨之间拓印渐渐显露,这也是中国古代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已经到了摄影技术发达的今天,传拓仍有它不可取代的艺术魅力。

传拓,又名捶拓,始于隋代,最早的作用是临摹练字,到盛唐时候这种方式深受贵族士大夫采用,到了宋代,拓片已成为独特的艺术。清代的文人大多注重文字学研究,而避开汉画不谈,因文字能够“正经补史”。除容易上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汉画所表现的灵异图案多不了解。所以,清以前的汉画拓片传世极少。

嘉祥汉画传拓技艺源自武氏墓群石刻。武氏墓群石刻,是东汉末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装饰建筑,取材内容广泛、思想内涵深邃、雕刻技法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是最系统、最精美、最具价值的文化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武氏祠内的许多画面如伏羲女娲、黄帝、大禹以及荆轲刺秦王等等画像,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图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超过了同时期埃及浮雕、古希腊瓶画,并称为“世界三绝”,蜚声海内外,素有“济宁汉画甲天下,嘉祥汉画冠济宁”的美誉。

自宋代金石学兴起,武氏汉画拓片就著录于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和洪适的《隶释》《隶续》中,自清乾隆五十一年(年),钱塘人黄易重新发掘出土后,震动了整个金石学界。金石家翁方纲惊叹道:“古今著录家鉴赏家所未有之大快也!”并赋诗盛赞“五六百载无此奇,地灵光怪要腾出。”此后,便迅速掀起了对武氏祠汉画像研究著录的热潮,先后出版了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瞿中溶《汉武梁祠堂画像考》和民国时期容庚《汉武梁祠画像考释》等。同时,法国汉学家沙畹、日本学者大村西崖、关野贞子、美国学者费慰梅,都对武氏墓群石刻进行了著录、研究。近现代我国很多文人志士都与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结下深厚渊源,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鲁迅、郭沫若。

嘉祥汉画传拓拓片种类繁多,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汉代刻画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嘉祥汉画传拓拓片的拓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墨色深黑有光泽的谓“乌金拓”,黑色淡而匀净的谓“蝉翼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由于拓片自有独到的作用与趣味,久为艺坛和文史学者所重视。嘉祥汉画传拓技艺在原有基础上,博采众长,又有了新的突破和改进。

年、年连续两年举办金石拓片展。同时,深化文旅融合,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研发文创产品,开展汉画传拓技艺非遗进校园和研学旅游,充分展示嘉祥丰富地域文化和金石传拓艺术风采,激发起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力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嘉祥城市文化品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嘉祥传承传拓技艺品鉴汉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