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山东省地级市,属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历史文化悠久,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属于山东最主要经济体,其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淄博、菏泽和德州等多个地级市。另外,由于山东省统计局以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为依据,对济宁市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在调整后全市18年GDP由初步核算.58亿元修订为.83亿元,显然调减.75亿元,主要经济产业占地区经济比重也出现变化。当然,在过去的19年全市GDP总值达.1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8%,名义GDP增量33.34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在省内各市排名稳居第六,既然山东济宁19年实现GDP总值.17亿元,那么全市经济总体表现如何?
首先,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全市包括2个市辖区、7个县以及代管2个县级市,对应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另外,全市在经济支柱方面,因山东属于农业大省,因此,济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亿元,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然后工业、制造业、消费品市场、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业等第二、三产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当然,按照19年全市完成经济数据可知,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万吨,同比增长1.03%,农业生产形势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同比下降4.7%,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的走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6%,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进出口贸易总额.8亿元,同比增长8.3%,财政金融运行稳健等,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小幅增长,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其次,分产业来看,全市19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01亿元,同比下降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1.5:40.3:48.2,其中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跟上年相比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出现缩减,占全市经济比重有所回落,因此,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货物贸易进出口、金融和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属于推动济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综上所述,山东济宁19年实现GDP总值.17亿元,实际增长率3.8%,而从各产业完成经济指标来看,全市经济总体表现有点偏弱,同时经济处于下行期,但因第一、三产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因此,促使全市经济保持总体稳定并在合理区间内运行,GDP总值也实现小幅增长,在省内仍属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