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6,1119,400,三组数据感受疫
TUhjnbcbe - 2025/7/25 17:36:00

本文转自:新黄河

我叫曲珈熠,是新黄河客户端的一名记者。4月11日,一个普通的周一早晨,对于家住在阳光小区G区的我来说,却是一段管控生活的开始。一大早,记者就收到了小区物业的消息:阳光F区封控,其他区域为管控区。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新黄河记者在大喇叭“请G区居民下楼做核酸”的呼喊声中联系到了阳光小区G区的“大家长”——阳光第二社区居委会书记李祥占。

“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轮廓,闭眼是大明湖和护城河……”这是济南市槐荫区阳光第二社区居委会书记李祥占的手机铃声,在记者和他短暂交流的20分钟里,这段铃声此起彼伏……“自从4月11日社区管控以来,每天得接多个电话”李祥占只得简单给记者介绍几句,就又接起了“您好,我是李祥占……”

阳光最大的管控区迎来最紧张的16个小时

4月11日凌晨1点,李祥占接到了疫情封控的通知。

凌晨3点半9位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开始拟发通知紧急部署。

其间,小区各出入口设置卡口,只进不出。

早上6点全区按照楼号顺序正式开始核酸检测。

一直到晚上5点30终于完成G区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共计人。

这16个小时对于李祥占和他的同事们至关重要,在未做全员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员流出,将是很大的工作疏漏。

据了解,阳光作为济南首批大型开放式社区,入住率很高,社区内部为独栋设计,每栋楼28层,每层三梯六户,单单记者所在的G区就有23栋楼。这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效率和速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G区是整个社区出入口最多的,居委会一边要协调各个卡口用具,马上做好全部出入口的管控,一边还要对接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和居民生活物资,全体人员早已经开始“连轴转”。

李祥占表示,“G区是整个阳光社区住户最多的小区,目前根据核酸检测的数据是有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无法下楼的老人和小孩,13日的第二轮核酸检测社区对行动不便的群体提供上门服务,G区总人数将突破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区群体,社区9位工作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外围的卡口管控、分发通知以及消毒作业在物业的积极配合下解决了不少压力,还有从政府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9位工作人员,也一同参与到各个环节为基层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一条阻隔疫情的临时“防线”就这样在短时间里拉了起来。

“11+19”,他把30年青春奉献在基层一线

趁着休息,李祥占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经历。他今年48岁,山东济宁人,曾在联勤部服役11年,年退伍后在街道办事处工作,19年来一直在基层一线。“我这大半辈子一直在与群众打交道,让人民满意可能是我这辈子的使命。”李祥占告诉记者,社区本就大事没有小事不断,自从疫情以来小事上更是事无巨细,他始终以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为荣,也一直用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被问到上次休假是什么时候时,李祥占表示,“不敢休假,一休假精神放松下来就生病,过年休了5天病了5天,连发三天高烧,忙起来反而就好了。疫情开始以来总共休息不超过10天,不只是我,社区工作者基本都一样。”

因为工作,李祥占已经2年没有回老家见母亲了。为了不打扰李祥占工作,特别是害怕在疫情背景下给孩子添麻烦,李祥占的母亲也从未来过济南见见自己的孩子。在济南,他的岳母听不见看不见,只能是由妻子每日贴身照顾,分身乏术,他本人也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从11日以来就没有再回过家,吃就是盒饭泡面,住就在单位应付一下,每天在折叠床上休息几个小时。谈及亲人家庭,李祥占也忍不住眼眶湿润,“说没有压力是假的,已经两天没怎么睡了,但是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从来没有过抱怨,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家,军人的情结一直在,累点没事,分内的工作不能有纰漏是最重要的。”

个电话,在一声声感谢中坚守

由于是凌晨封控,让很多有特殊情况的家庭措手不及,孩子肠胃炎、病人的化疗、透析、这些都必须闭环操作,首先要与院方确定好隔离病房,再由社区工作者登记、联系救护车对接救援人员并且跟车送医。李祥占打开了手机通话记录,从11日到13日上午10点,一共呼叫了15次急救。除此之外还不包括针对出行不便的居民提供的上门服务,“这两天半的时间我大概接了七八百个电话,平均一天要个左右。”

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不少居民看在眼里。管控以来,居委会接到不少居民打电话过来申请加入志愿者,想出一把力帮帮忙,还有居民送来了矿泉水、方便面,功能饮料等物资。“大家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还有大爷骨折了让老伴儿推着轮椅下来做核酸,就是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们知道后心里五味杂陈....”在与李书记交谈的短短20分钟里,记者已经数不清他接了多少通电话,但在每通电话的最后,都能听到电话那头的真诚感谢,“他们的一句感谢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觉得我们的辛苦没白付出,所以更要对居民负责,再苦再累都值了……”说到一半,这位坚强的山东大汉却几度哽咽.......

4月13日,记者在等待第二轮核酸检测时,碰到了一位腿戴护具、拄拐蹒跚的大爷。据了解,大爷3月29日腿部刚做完微创手术,本来11日要拆线,因为医院。在被问到为何不报备就医,让工作人员上门采样时,“我能下楼就不想麻烦别人,都挺不容易的,医院挺麻烦还占用医疗资源,理解万岁嘛!”大爷的话语夹杂着一些家乡的口音,这几句不算标准的普通话,却充满真诚。

基层工作体会人间百味,自疫情以来李祥占等基层工作者似乎适应了随时而来的挑战,李祥占告诉记者,“虽然累,但是我知道有很多居民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这是我们最大的工作动力,春天已经来了,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16,1119,400,三组数据感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