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个地方在一定的社会时期的*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纵观济宁城区的许多地名,可以窥见大运河哺育繁荣济宁之一斑。
一、以管理运河的官署机关命名的地名
察院街,以抚、按察院得名。旧时有南北二街。察院街为明代察院街、南察院街系清代河道督察院驻地。厅门口街、厅西街,以运河厅官署得名。道门口街,以清代运河道署(俗称道衙门)驻地得名。
院门口、院前街、院后街,以清代总督河院署得名。鼓手营街,以清代河院、河道两署设官用乐队驻地而得名。临清卫街,以卫守备而得名。清代临清卫守备署曾在济宁境内辖47屯户村庄,其署衙驻此街。小教场街,以演兵场而得名,是清代济宁卫守备署(俗称卫衙门)的操练兵马场所。御米仓街,以运河漕运存放皇粮的官仓得名。
二、以店铺、厂房等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
运河的畅通,各地商贾云集,济宁城为“百货萃聚”“万户往来”的商都大市,各业兴盛,由于一些行业市场集中在一条街上,出现了许多以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如竹竿巷,以编织出售竹器、竹货而得名;姜店街,以*姜商贩货店得名;馓子胡同,以油炸馓子而得名;果子巷,以售干鲜果品而得名;鸡市口街,以鸡鸭市场而得名,因与鸡屎谐音,后雅化为吉市口街。驴市口街,以牲畜交易市场而得名;柴禾市街,以买烧柴市场而得名;瓷器胡同,以售瓷器而得名;炉坊街,以铁炉、银炉作坊而得名;纸坊街,以造土纸作坊而得名;糖坊街,以制糖作坊得名;皮坊街,以熟皮制革、皮货加工作坊而得名;打绳巷,以绳经坊得名;大油篓巷,以制作不同类型的油篓而得名;箔市街,以苇箔、苇席市场而得名等等。
三、以桥梁、涵闸、码头、河埠而命名的地名
越河北路、越河南路,为分流运河水而挖越河得名。小闸口上河西街(小闸口北)、小闸口下河西街、大闸口河北街、小闸口街、大闸口街,均为运河河闸得名。西外河涯、坝口街、顺河门外街、顺河门街、南岸街,均以运河得名。河湾街,以靠运河,河岸弯曲而得名。河晏门街也是以运河得名。
四、以名人胜迹得名的地名
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七十二街门之称。元代之前,城区内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分布城关各处。自运河畅通后,伴随着商贸业的兴旺发达,宗教文化也相继涌入,更兼清康熙、乾隆屡次南巡,几度驻跸济宁,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名人、胜迹相关联的街巷地名。
如城隍庙街,明洪武二年曾建城隍庙,城隍系司管地狱之神,以庙得街名;皇经阁街,原名三元宫,俗称三皇庙,明代建修一座收藏《玉皇经》的阁楼,故名;天仙阁街,俗称奶奶阁街,以阁得名,明代曾修建天仙阁一座,清代称天妃阁;枣店阁街,因此处开设枣店较为集中而得名。还有半截阁、财神阁、文昌阁、三官庙街等。
渔山书院街,又名北方大街,以明代渔山书院得名;鼓楼街,以明代鼓楼得名;皇棚湾街,相传康熙皇帝南巡,曾以此靠船登岸扎皇棚驻跸;龙行胡同,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曾于坝口登岸,经过本胡同,故得名。
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