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张勇加入了网贷吧里一个名叫“一起加油陌生人”的群聊,那里有更极端的故事:一位群友的爱人临产,医院住院,催收电话打给了包括他爱人在内的全家人。吊诡的是,这个故事让他有些宽心:原来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个。
文
徐晴
编辑
金匝
运营
林塔
心碎故事
打开百度贴吧,搜索“网贷吧”,中文世界里最大的网贷交流社群出现了。
这里聚集了位“网贷达人”,累计发布条贴子。贴吧首页被醒目的图片占领,多半是黑底*字或蓝底红字的网贷广告:不看任何,当天可下20w。也有五彩斑斓的棋牌游戏邀请:首存优惠多多,复存每天送彩。甚至有Tiffany蓝的粗圆字体,特意来表达对女性的需求:代孕公司,22万到27万招代妈。
如果有耐心,翻到贴吧的20页之后,就能看到这里的破碎人生。
有人因为疫情失去工作,为了养家找到一份线上兼职,误入网络*博,一个星期里输光了60万,其中50万来自网贷;一位来自东莞市的吧友,做生意失败,欠下20万网贷,被催收公司“爆”了通讯录,成了同学群里的笑话;医院被推荐多个项目,得知她没什么钱,医院的销售热心地帮她办了3万块的网贷;来自云南的95后李童,因为摩托车刹车失灵,成为截瘫的残疾人,治疗欠下30万网贷后,他的女儿出生了。
在网贷吧的泥淖里,他们的人生正在下沉。
90后阿金和80后张勇,也是下沉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他们互不相识,但有相似的地方。
阿金来自山东济宁的农村,张勇的老家在广东河源的乡下。阿金今年22岁,三年前到济南做地产销售,向企业老板推销写字楼。张勇今年31岁,十几年前来到广州做房产销售,向普通人推销房子。
阿金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3岁那年,父母离婚,他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家里靠种麦子、玉米生活。张勇家境也困难,来广州前,他的父母因为翻修老房子,欠了好几万的债务。
他们都没有读过大学,未成年时就步入社会,初到大城市,是老家的亲友帮忙介绍,找到一份不太有门槛的工作,社交圈子也集中在这个范围内。他们有相似的爱好——打游戏。阿金喜欢《英雄联盟》,张勇更喜欢《王者荣耀》一类的手游。他们都是贴吧的资深用户,第一次注册账号是在初中、高中左右。
但也有不同。阿金皮肤白皙,身高一米八左右,烫最流行的“锡纸烫”,穿牛仔外套和帆布鞋。曾经有人说,他长得像魔术师刘谦。他没有成家,独自租住在济南郊区,10平米的房间,“ins风”,一个月租金块。他的工作并不稳定,三年里先后做过地产销售、酒吧酒水销售、卡车租赁销售。最长的一份工作做了一年,电动车是最常用的出行工具。下班之后,他会跟朋友去网吧排位,或是找个烧烤店、KTV、酒吧,继续夜生活。
工作十几年的张勇更向往稳定,他已经组建好自己的小家庭。年,他在广州买了一套43平的小房子,还有一辆十万左右的小车,相应地,背上每月块的房贷和块的车贷。他已经结婚,3年前有了小孩。
这两个成长背景相似,但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都接触到了网贷,也来到了网贷吧。
崩塌
每个来网贷吧的人,在这个贴吧里发的第一条帖子几乎都是如此:被催收了,我该怎么办?
阿金也不例外。有人把他的脸P到了一个发生车祸的人的脸上,血肉模糊,上面还有两个字和一个惊叹号:还钱!
这张照片发到了阿金的手机上。那是年4月的一个下午,大约6小时前,有陌生男人打电话告诉阿金,他需要在下午6:00前还上网贷,否则“爆你的通讯录”“到你老家调查”。一想到这些,阿金就觉得恐惧,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问晚几天还行不行?他说不行,你这种人我见得太多了,说今天就是今天。”
张勇是直接被爆了通讯录。去年10月,他正在路上开车,接到在老家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的妹妹打来的“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欠网贷?这么不懂事?能不能体谅体谅我?”
在所有欠网贷的人眼中,催收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家人知晓。不管是“爆通讯录”,还是“到老家调查”,都意味着自己曾经输出的社会形象的崩塌,家人的期待和认可落空。
▲借贷人收到的催还短信。图/受访者提供
在老家亲戚眼中,张勇是“到大城市奋斗”的典范,尽管没有广州户口,但他在这里有一份“收入上万”的工作,还买了房子、车子,组建了家庭,孩子也在广州接受教育,意味着在广州“站稳了脚跟”。
阿金也在老家出过名,工作第一年的春节,他买了礼物回家,给爷爷奶奶留下块钱,还斥资块给爸爸买了一条腰带。
张勇和阿金的生活,不能出现一丝风险。
刚做地产销售时,阿金一个月成交两单,工资可以上万,但到年上半年,遇上行业淡季,收入骤降到每月块。他的消费习惯没有跟着收入一起变,一次发小过生日,阿金请客,带四个人去了当地最好的酒吧,一晚上喝掉元。
从那时开始,阿金开始借网贷。或许是因为年纪小,他下载了几个常见的网贷APP,因为没有贷款资质,申请失败了,但醒来就收到好几条其他平台的短信,几乎都是“您有xx万额度待领取”,这之后,短信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有二十多条。
阿金下载了“国美易卡”,填了资料,不到半小时就放款了。国美易卡的额度越用越高,从两万涨到了5万。阿金算不清楚帐,3个月过去,他欠了两万多,分12期,每个月要还元。
张勇借网贷的原因更复杂些。年下半年,房地产*策的变动让他的工资减半到元左右。家庭内部,妻子的收入还房贷、车贷,张勇的收入用于日常开支,但儿子的早教班一个月就要花去元。遇上广州流感盛行,儿子得了流感和肺炎,医院要花掉一两千。
张勇尝试过开顺风车,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晚归两个小时,每天可以多赚60块。在顺风车的提现页面上,也有拍拍贷的广告。医院十几次后,又缺钱了,张勇直接在拍拍贷上借了元。疫情来了,他的收入降得更低,钱越欠越多,一年过去,滚到了十来万。
那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几年,看不见的捕手攫取了每个人的大数据信息,用以寻找潜在的网贷用户。网贷广告铺天盖地,共享单车的车身,美团外卖和京东的付款页面,电梯广告,还有视频网站的弹窗里,翻滚着资本想把钱借给普通人的热情。它们都有看似亲和的名字:“微粒贷”“分期乐”“宜人贷”“你我贷”,也有看似温和的利息,用0.05%日利率的说法,替代了18%的年利率。
阿金和张勇都从借网贷滑向了网贷逾期,然后被催收。正是对催收的恐惧,让他们来到网贷吧寻找同类。阿金认识了一个同龄的男孩,也欠了网贷,“没聊什么特别的话吧,日常就是沟通双方情况”,但他还是感到了一点安慰,至少在网贷吧,他们可以抱团取暖。
张勇加入了网贷吧里一个名叫“一起加油陌生人”的群聊,那里有更极端的故事:一位群友的爱人临产,医院住院,催收电话打给了包括他爱人在内的全家人。吊诡的是,这个故事让他有些宽心:原来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个。
发帖后,网贷吧里有吧友安慰阿金和张勇,正规的平台可以协商还款日期,如果不能协商,“就耗着,耗到可以协商”;不正规的催收手段都是“吓唬人的”,法律禁止,如果真的上门可以报警;就算真的法院传票下来了,对没钱的人来说,“限制高消费”又有什么影响呢?
下沉
比起网贷吧里的“融洽”,家人的失望来得更猛烈。
最先接到催收电话的是在济南工作的大伯和堂姐,他们找到阿金,打通了家庭群